在没有确定嫌疑人是否有罪之前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2];日本学者通常认为,逮捕是短时间限制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处分[3],它是对犯罪嫌疑人实行的初期强制措施, 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其他诉讼参与人或者案外人不能适用。同时,逮捕只能经司法机关批准并由侦查机关执行,除此之外,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35.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制度,在传统上主要围绕检察机关这一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审查批准逮捕权、立案监督权、侦查活动监督权等权力构筑起来。但是,由于监督的范围受限 对侦查机关徇私枉法、擅自终止刑事案件的做法形成有效监督;(2)检察机关负责批准侦查机关采取的限制、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颁发逮捕令、拘留证。在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6.html -
了解详情
17岁的未成年人100名,有85名被刑事拘留,只有15名取保候审。批准逮捕83名,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17名。移送审查起诉的61名,全部是逮捕了 能够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能够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可以不予刑事拘留或不逮捕。司法实践中,大多数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家长是愿意取保,也是能够履行保证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9.html -
了解详情
者自选辩护人或指派的辩护人。接收被逮捕者的司法官批准报告,并且听取被逮捕者的意见,以便认可逮捕。在有关认可逮捕的庭审后,被告人可以要求实行简易审判 ,警察将不必停止采取行动,作进一步调查只是为了确认已可信之事实。 [10]现行犯逮捕符合下列各项情形之一,而可以明显地认为是实施犯罪终了后间隔不久的,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74.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的具体职权,其中包括对叛国案等的检察权、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和刑罚执行监督权。该规定分别由1979年和1996 其交由检察机关这样的专门机关行使,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分权;同样道理,批准逮捕权在多数国家是作为司法权力由法院行使的,而在我国这一权力则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87.html -
了解详情
时,对于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快速办理,对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应当在3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 ,一般不公开审理。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如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应当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 5.审理方式。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第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2.html -
了解详情
期限 我国现行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拘留之后,在3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批准逮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自动地延长1日至4日,而流窜作案、结伙 措施24小时内将相关情况向检察机关报告,检察机关如果认为决定适当的,应当予以批准,相反,即刑事拘留违法,在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的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9.html -
了解详情
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不仅如此,法律还要求“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5] 中国这种“流水作业 许可令状和进行授权的权力,并授权上一级检察机关和省级检察机关对逮捕后的羁押延长事项,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这表明,在审判前的羁押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927.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查清,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供认不讳。 6、全部为公诉案件,绝大多数被告人被批准逮捕并羁押。法院对被告人的处刑一般较轻,多为缓刑、拘役或免予刑事处罚 使其得到从轻处罚,愿意帮助被告人向被害人赔偿损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告人因被逮捕羁押,担心经济赔偿后仍要受到刑事处罚而不愿赔偿,致使部分案件调解难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审查程序是否会流于形式。 根据美国司法实践,大多数搜查扣押令状都获得了治安法官批准,因而其令状签发程序也曾被美国学者批评为橡皮图章。值得注意的是, 修改中,学界普遍认为,对于有关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应当引入法官审查制度,即审查批准逮捕、羁押的权力应当交由法院来行使。很显然,尽管刑事搜查扣押与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