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伤害罪为例,《大清律例》规定,故意杀人及斗殴者,均处死刑(前者处斩监候,后者处绞监候);伤害人致死,处死刑(绞监候);伤害人致 代之以罚金刑。[14] 三、清末刑罚轻缓化之评析 1、进步性:借鉴国外先进刑罚理论和刑事立法 中国古代法典在刑罚力度上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连续性,特别是唐后朝代更迭中的法典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86.html -
了解详情
控官的指控。此外,英美法系还是判例法国家,在具体案件中,大法官们有权根据有关宪法精神及其刑事习惯法,突破某一制定法的字面规定,直接根据自己的自由 法院仍然没有将本案认定为刑法第232条的情节较轻的杀人罪,而是仍按一般故意杀人罪对本案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可见,上述仅限于刑法学理解释层面的出路构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43.html -
了解详情
即为概然性教唆,受雇人的行为不存在实行过限问题,丰某对此后果应承担刑事责任。 (二)追加故意不属于实行过限 如甲雇佣乙抢劫丙的财物,乙实施抢劫后临时起意 难免会伤及吕的家人。但李某却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对吕妻可能会受到伤害,甚至会被致死的危害后果采取了放任态度。因此说,吕妻的死亡并没有超出李某的教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91.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系统或基础设施投掷、放置、发射或引爆爆炸性或其他致死装置:(1)故意致人死亡或重伤;(2)故意对这类场所设施或系统造成巨大毁损,从而带来或可能 的管辖范围,会增强国际社会取缔这类罪行的能力,使各国可以在非常情况下把案件提交给国际刑事法院,从而避免各国之间产生管辖权的争端。还有人认为,国际刑事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5.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近些年,交通事故和致死人数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保护受害人,也为了进一步有效地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 。其实质是交通肇事和遗弃致人死亡行为的结合。同时因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伤害犯罪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关键词: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140.html -
了解详情
月。⑾ 这两起案件都属于先行窃盗,尚未得财,被事主发觉而情急图脱,分别致使事主夺刀自伤和割衣误伤事主。其伤害结果不是主动的故意抗拒,而是 、占有人和管理人的事主,对妨碍其窝藏赃物、毁灭罪证的其他人的抗拒同样构成抢劫罪。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5994.html -
了解详情
十一条、 四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 人人身伤害,致人残疾的,应当支付残疾赔偿金,致人死亡的, 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其性质 处理办法》的规定相悖。第三,刑事附 带民事诉讼的程序设置,是为了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但其 附带民事诉讼所审理的案件,本质上仍是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8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而行凶在条文中也只能是故意的重伤害行为,不包括杀人和轻伤害。有人认为运用此模糊概念原因在于采取防卫行为时情况紧急, 受不法侵害时,可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不知晓。他们担忧做了好事反而承担刑事责任,过去一些防卫案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对防卫行为的认定存在偏差,对造成不法侵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5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但这种解释线条仍显粗疏,能为法院提供的指引比较有限。对于具体的侵权致死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来说,以上参酌因素有多少以及多大程度上可以适用,司法 不可以商品化的,如果侵权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以他人生命为代价,其应当具有主观故意甚至是恶意,[21]可以参酌加害人的过错程度予以处理。 侵权死亡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3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但这种解释线条仍显粗疏,能为法院提供的指引比较有限。对于具体的侵权致死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来说,以上参酌因素有多少以及多大程度上可以适用,司法 不可以商品化的,如果侵权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以他人生命为代价,其应当具有主观故意甚至是恶意,[21]可以参酌加害人的过错程度予以处理。 侵权死亡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