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英国证据法中,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含义均有所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包括证据责任(evidentialburden)与说服责任( 利益因素总共有14项,包括实施犯罪时使用了武器或以暴力相威胁、罪行是针对服务于公众的人员(包括警察、监狱官、护士等)、被告人处于有权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4.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不同程度的剥夺自由。因此,在自由刑中,刑度与刑期具有相同的含义,可以相互替换。本文之所以用刑度而不用刑期,是因为死刑无所谓刑期,但能用惩罚的程度即刑 ,就要使其为四十年。因此,它就会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所以,要坚持以上两个原则的统一,有期徒刑的上限以十五年为宜。那么根据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2.html -
了解详情
若抢劫行为该判死刑而不判死刑同样也会背离立法者从严打击严重抢劫的立法初衷。既然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总则条文,制约刑法分则条文,同时,上述情形以择一重的 被绑架人。立法者强调只有被绑架人出现死亡结果(尽管就杀害被绑架人的含义存在争论),才处绝对的死刑。显然,立法者未对“绑架过程中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99.html -
了解详情
根源主要不在于司法,而在于其立法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第一,罪刑不相适应的矛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贪污、受贿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第395条是分则性规定。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及其它运用的一般原则规定。就一般而言,分则性规范应以总则为依据,不得违背刑法总则规定的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9.html -
了解详情
者的法律评价,因而要做出符合“立法原意”的选择(法律术语的含义不简单地等同于生活术语,否则就不会存在限制解释或扩大解释)。立法者评价“杀害被绑架人” 性,就决定着“杀害被绑架人”是“加重情节”还是“加重结果”。立足于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立法者给“杀害被绑架人”配置绝对的最高刑“死刑”应是有所特别考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22.html -
了解详情
隔绝于立法、司法或私人变革。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灵活法律构架;我们的普通法就提供了这种构架。宪法起草者假设,一种以普通法和 。同样,马歇尔法官(C.J.Marshall)在著名的马伯里决定中指出:宪法“原则被视为是基本的。且由于来自[这些原则的权力具有最高权威]且难得变动,它们被设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0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的含义与海关法中的含义不同,它包括没有许可证件擅自进口的货物、物品的限制性情形。 [13]陈晖:《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看走私罪的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前款所列罪行,情节特别严重的,按前款规定从重处罚。 [21]条文内容是:走私鸦片等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528.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外,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 可捕可不捕的不捕, 可诉可不诉的不诉。这一规定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注重品格情况 的长短应当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轻重、主观恶性的大小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一贯表现及帮教条件等相适应。实践中一般通过社会调查结合案件实际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外,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 可捕可不捕的不捕, 可诉可不诉的不诉。这一规定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注重品格情况 的长短应当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轻重、主观恶性的大小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一贯表现及帮教条件等相适应。实践中一般通过社会调查结合案件实际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66.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外,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 可捕可不捕的不捕, 可诉可不诉的不诉。这一规定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注重品格情况 的长短应当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轻重、主观恶性的大小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一贯表现及帮教条件等相适应。实践中一般通过社会调查结合案件实际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1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