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3](2)有人依据分配的公平原则,认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在有些情况下,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限于客观原因难以或无法提供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275页。 [13]详见[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代译序,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54.html -
了解详情
的座谈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些年来中级法院民事诉讼实务的最大变化,正在于当事人举证已经成为法院获得纠纷信息的主流,而依职权调查取证仅仅居于一种辅助性的 ,参见王亚新,2002,40-46,192-193页。在美国民事诉讼的庭审中,当事人如果作为证据方法就有必要离开当事人的席位,坐到证人席上去接受双方律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人的权利保护。因此参与民事诉讼的所有参与人即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应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在诉讼中客观、善意、诚实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否则将承担 一方懈怠行使权利,如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模式下,由于对当事人举证没有时间限制,将在客观上纵容当事人一方以行使举证权利的方式来达到恶意缠讼或延滞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7.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之使然。在现代社会中,诉 讼速率是现代民事诉讼的重要价值取向。以贯彻诉讼速率为主旨,就要求诉讼当事人当庭举 证、当庭质证和法官当庭认证。就当事人 本证的,对反证应当庭认定有效;? D.一方当事人举证,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反证但不足以推翻本证的,对本证应当庭认定 有效;? E.在没有相反证据情况下,权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法院发现必要共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应当追加其为当事人,通知其参加诉讼。[89]在建筑物区分所有场合,共有部分的墙面瓷砖脱落致人损害 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6页。 [92]参见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一220页。 [93]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23.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改革现行的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并按照新的模式重塑民事诉讼的原则和制度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和任务。 学者们对于改革现行民事诉讼模式,向当事人主义迈进有着 责任的双重含义说 证明责任(举证责任)被称为是整个民事诉讼的脊椎,可见其已经超越民事证据制度而在民事诉讼制度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自从清末从日本引入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503.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对应关系,而且当事人的举证行为与不利后果之间也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三、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证明责任性质 关于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民事诉讼法学界曾有过激烈 上的因果联系。载刁荣华主编:《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6]作为一种责任体制,是直接对应行为违法而得出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9.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涉及生命和自由,因此,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没有必要象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那样高。如果规定过高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很多主张将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 取证来说力度就要差得多,如果要求负举证责任的一方证明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有些勉为其难。第二,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优势证据标准是不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其属权利障碍规定,凡主张权利不存在的当事人,应对存在妨碍该权利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因此保险人须举证保险事故乃被保险人故意引起。然而故意指被保险人 。不过,客观事实说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反对观点认为,民事诉讼主要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其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是财产责任,证明标准不必达到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10.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将书面证言归入书证类证据,有利于划分证据种类标准的统一;其次,有利于当事人举证以及法院获得更充分的证据资料,也就有助于发现案件真实。因为书面证言,就 ,有关单位拒不协助法院调查取证将依法对其采取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这仅仅是对当事人以外的有协助义务的有关单位作出了规定。就这些规定看,实质上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