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民事诉讼法 【出处】中国法学 【摘要】调判结合是我国法院长期采用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但调解与审判至少具有12个方面的不同面相,是本质上 全无的特征及其原因。判决的这一特征在各国民事诉讼中具有普适性,法院在判决中需要旗帜鲜明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的争议,要么支持原告方,要么支持被告方,需要在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149.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书的属性,即交通事故认定作为一种证据,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中作为判断当事人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的一种依据。于是,有专家学者根据事故认定书 上,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宜作为书证或鉴定结论,而综观我国诉讼法关于证据的分类,无法对事故认定书找到相应的证据归属。由于法律不可自行创设,故事故认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787.html -
了解详情
该案侧重于框架合同与继续性供给合同的区别问题,故并没有对框架合同本身的特征及构成做过多研究。随后的司法实践中,联邦最高法院逐渐意识到仅仅接受一系列彼此 义务,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该义务的,另一方可以诉请法院要求订立本约。[80]本约订立后,债权人即有请求给付的权利,基于诉讼经济原则,债权人得合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003.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变动,故需结合诉的类型探讨哪些法律文书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 通说将民事诉讼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三种类型,即三分说, 申请执行人管理; 申请执行人拒绝接收或管理的,退回被执行人。可见,强制抵债裁定并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故此类裁定具有形成力,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自愿以物抵债是双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3.html -
了解详情
对第三人主张的间接事实,也不能是简单地否认了事。考虑到善意要件本身的特征,如果简单地否认声明就足以推翻第三人的事实主张,那么法官几乎很少能对 和片面的。实际上,对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法官而言,[97]证明责任规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在事实调查开始时,由哪一方当事人首先针对争议事实提出证据;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9.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变动,故需结合诉的类型探讨哪些法律文书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 通说将民事诉讼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三种类型,即三分说, 申请执行人管理;申请执行人拒绝接收或管理的,退回被执行人。可见,强制抵债裁定并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故此类裁定具有形成力,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自愿以物抵债是双方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5.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作出开创性的贡献。[9] 本文考察各国民众参与审判的案件类型分布,规范层面的案件分类还存在时空两个方面的局限。首先,各国法律部门划分不尽一致。且不说英 陪审团审判的权利应受到保护。1938年《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38条规定,在所有涉及金钱赔偿的权利要求时,双方当事人都有获得由6至12人组成的陪审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914.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存在互动的情况下,才有条件达成刑事和解协议。 最后,诉讼是当事人双方的一场较量,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民事诉讼是办案机关、被告的三方博弈。刑事诉讼,尤其是 一项制度或实践时表现出的理性、计划性、整体性等特征不同的是,制度中的每一个行动者,都在自身的利益及现实框架下采取行动,并表现出局部性、无意识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了方便之门。 检察权不是纯粹的司法权。从现代国家权力分类来看,司法权一般是指审判权,专属于法院的权力。其特征主要有:终局性,即社会的最终救济的途径; 共和国的代表官员,这是追寻检察制度起源的最古老依据。代理人最开始按照国王的授权主要从事代理国王参民事诉讼,后来逐步发展为听取告密、进行侦查、提起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0.html -
了解详情
非理性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法院判决的既判力最直接的拘束对象是法院自身和诉讼当事人,而且其拘束力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就开始发生。当然,法院的司法 ,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2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 [24][法]让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