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故被告以原告不兑现承诺给付1.5万元为由,坚持不返还提包。原告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原告给付被告1.5万元,被告将拾得的提包返还原告。其二,1996年1 结果所起的作用,按公平原则衡量,分配给各人;如果分配显然不公平时,没有拘束力,应当由法院判决确定分配。第四,合作完成此行为,如果行为人中的一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4.html -
了解详情
初,普法教育尚未开展,民法通则尚未颁布,作为法定代理人的父亲不会考虑到向法院起诉。后母亲出走,父亲去世,受害人与其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又于去年故去。其 判例在内的一系列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否定某些情况下消灭时效完成的判决。我国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而尚未彻底暴露的涉及公民人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7.html -
了解详情
向对方提出请求,第三人有关实体法的先诉抗辩权等权利就不能向对方主张,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责任就可能在程序上造成对无独三权利的漠视。依据现有法律规定 分别开审理,也就是异议权由当事人行使,如果异议申请得到法庭许可,本诉被告可以另行起诉。被告对第三人诉讼被告的请求权也受到了充分的保护。 大陆法系的辅助诉讼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87.html -
了解详情
涉法信访队伍不断膨胀;四是纠纷解决的非规范渠道不断滋生。透析困境,排除司法不公、司法不独立等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观念偏离,“诉讼全能主义”的无限扩张;二 。“打赢一场官司,累死一头牛”是不少百姓的认识。三是案结事不了,执行难。法院判决往往如一纸空文,被戏称为“法律白条”,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和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27.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权衡各种利益,作出科学判断,中立是最好的选择[4].法官不中立必然导致审判不公。控审分离作为规制控诉权与审判权的重要原则,明晰了检察机关、 我国对二审程序采取全面审查原则,理论根据是认为“二审程序的功能是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准确惩罚犯罪分子,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而要贯彻‘实事求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8.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逮捕被告人,是否予以羁押、是否起诉、判决和量刑、变更审判日期以及向新闻界提供有关被害人情况的范围等情报,是否告知被害人,完全取决于警察和法院。在美国,案件是否起诉 权用法律手段同罪犯作斗争,而上诉权则是有力的法律手段之一,尤其在一审不公而又无抗诉权时,须有上诉权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2)被告人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0.html -
了解详情
再与我国刑事诉讼的整体构造以及司法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结合起来,就难免导致司法不公,甚至酿成冤假错案。看来,要对我国的刑事公诉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够切断 176条第(二)项规定:“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可见,我国司法实践已肯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5.html -
了解详情
要在继续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的讲话,解决社会不公、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已经非常重要,刻不容缓了。和谐 显然,如果只在审判阶段刑事被告人才能获得相应的刑事法律援助,而处于侦查或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人不能获得相应的刑事法律援助,那么,刑事法律援助维护刑事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html -
了解详情
的统计)。),其余绝大多数案件是通过ADR和诉讼中和解处理的。而在对法院判决、或者是对国家权力备加崇信的德国,尽管诉讼程序中规定了法官的调解义务 反诉,因此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小额诉讼程序,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小额诉讼采取对原告资格和起诉次数限制的做法。),因此,一旦规定不得上诉,对被告的不利往往大于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迟延也将耗尽裁决的效用。从这一意义上讲,迟延的判决与不公的判决没有什么分别。可见,程序公正的三维因素存在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 4 230宗,向地方法院起诉的案件134 364宗。上诉案件比例则更低,1997年对苏格兰高等民事法院初审部的判决不服向高等民事法院复审部(the Inner Hous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