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是司法审查学说。根据这种学说,法院有权以政府的行为与宪法相抵触为由而宣布其无效。 联邦最高法院是宪法含义的最终阐释者。无论是联邦与州政府的 战争是联邦与州权力冲突最集中的反映。内战后,美国步入宪政重建(Reconstruction)期,国会通过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宪法第13、14、15修正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424.html -
了解详情
内涵,其一,宪法和法律至上,权力是受制约和约束的权力;其二,权利先于权力,政府和国家存在的目的是维护公民的权利。而本文所指的宪政,也就是 法与现代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18][美]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19]参见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339.html -
了解详情
削减总统的任期遭到了萨内尔总统的反对,而军方也认为总统制更有助于加强其对政府的影响力,在此压力下总统制最终被写入宪法。 当然,巴西政治制度的选择并不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1]利普哈特、威斯门:《新兴民主国家的宪政选择》,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22]即使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697.html -
了解详情
草案的报告。在报告中,刘少奇对历史上的宪政运动给予正面评价,而且将新中国制定宪法与宪政相联系,他说:我们提出的宪法草案,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英勇斗争的 资产阶级宪政的提法,[16]在一篇批判胡适的文章中,更是将提倡宪政的政府作为胡适的一项罪行,[17]这表明宪政一词已经开始负面化;第四,1954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219.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 【关键词】乞讨;公民;共和主义;宪政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一、乞讨者作为公民的宪法意涵:国家的积极义务 乞丐也是公民,这个判断估计鲜有 影响至为深远。洛克认为,私有财产权属于人的自然权利,并非由任何政治权威所赋予。实际上,政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这三种自然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72.html -
了解详情
政制中建立起一个试图安顿个人心灵信仰的宪政体制。一方面,是政教分离的宪法制度之确立。所谓政教分离,指的是国家与教会的分离,这个分离不仅完全断绝它们之间 正当性与合法性,人民就有权利推翻这个国家的政府,选举另外一个政府,实施新的宪法。[33] (三)现代宪法创制中的政教关系 由于现代政治释放出个人,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88.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地位的要求因其合理性而得到了社会其他阶层人们的响应,如知识分子的肯定,法学界的支持,政府官员的接纳,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合力。 其二,政治力量。政治力量 个部分。见马岭:解读宪法原则与宪法规则,《宪政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9] 即使是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也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2.html -
了解详情
对政府的防范、排除政府的控制或干涉。这种在个人与国家的对抗关系中实现个人自由的观念乃是美国社会传统的针对公权力的不信任主义宪政文化的具体表现。[6] 人们的福利。[52]因此,美国宪法无论是在自治理论、隐私权保护、行为自由或表达自由方面,均致力于对政府的防御。在防御政府侵害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个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7.html -
了解详情
叫普法办公室等。这些办公室除个别地方外,绝大多数设在各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 (三)把宪法教育作为公务员录用与培训的基本要求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 繁:美国总统眼中的宪法及其启示(下),载《时代法学》,2006年第2期,第17页 [7]详见韩大元:《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湖南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56.html -
了解详情
,立宪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应如何组织其国家及其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思想,其精髓在于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政府的产生、更替及其权力的行使,藉以防止人民的人权受到 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19]张佛泉:《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宪法?》,前揭书《民主宪政法治》(上),第93页。 [20]胡适:《制宪不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