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这一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刑事司法实践的各个诉讼阶段。在能否立案问题上,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 中的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羁押是相当普遍的,一般不适用非羁押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而对于其他的一般犯罪,更多地适用取保候审等措施,尽量减少羁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6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缓刑制度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作用,又要严格遵守适用缓刑制度的条件,掌握适度,才能保证正确适用缓刑。 (一)、缓刑的适用 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因此,对宣判前关押的罪犯,在宣判后予以释放,即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应再继续关押。虽然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缓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5.html -
了解详情
谅解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24、对于刑事被告人,如果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且 应当从严掌握。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或对减刑、假释材料弄虚作假,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不得减刑、假释。 对于因犯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6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主要政策界限。涉外犯罪必须具备本国法渊源,又是一种排他性的条件。具体地说,在刑事司法的实际运作中,认定某一行为是否属于涉外犯罪,除了以本国刑法和 诉讼程序和处理措施,如旅行证件的扣押、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适用、被告人家属的通知、诉讼文书的送达、被害赃物的返还,以及能否单独适用驱逐出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43.html -
了解详情
也造成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几乎变成了一种例外。 我国学者一些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拘留制度在适用中的问题,司法实践中拘留的法定条件并未被严格遵守 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专门就超期羁押向其主管机关提起控告,要求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还可以起诉至法院就办案机关程序严重违法要求裁判终止本案诉讼。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31.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中找到根源,如刑诉法规定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的 的案件分别由执行庭和刑事审判庭执行,容易导致各行其事,不利于执行力量的集中和统一调度。 2.规定移送执行的条件。新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应在指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2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的具体体现,因而,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逮捕必要性要件,其含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 而驾驶、严重超载、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除外。 捕前和解适用的条件主要包括:第一,罪行条件。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为轻罪(轻罪是指刑法规定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第一,是对法定的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完善,尤其是在加强实用性、操作性方面,刑诉法应作出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 是对侦查手段,尤其是对技术侦查、秘密侦查、特殊侦查措施的增加与适用程序,现在我国适用这些措施的条件已经具备,需要立法加以明确和规范;对于这些手段如何在职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7.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的逃逸行为和逃逸故意,完全具备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可以成立共同犯罪。[15]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 的刑事政策,比如尽量使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比较温和的强制措施、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积极适用缓刑、推行刑事和解制度等,以利于交通肇事犯罪人改过自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7.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的逃逸行为和逃逸故意,完全具备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可以成立共同犯罪。[15]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 的刑事政策,比如尽量使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比较温和的强制措施、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积极适用缓刑、推行刑事和解制度等,以利于交通肇事犯罪人改过自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