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问题上有所贡献,以及整个政治框架和社会期待对于司法功能、司法权限、司法运作方式的理解和接受,使得法院在经形式审查受理案件后仍有机会像对其他不合裁判要件的 :《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法制度比较研究以美、德为中心》,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7.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后的15天内,利害关系人不起诉的话,保全措施即被撤销。但这一规定在实务的理解上往往会产生分岐,重复起诉、提供担保与诉前财产保全的关联性 是我国执行制度的基本原则,从保护人权和社会安定的角度出发,在采取执行措施时,必须保护被执行人的利益。[12] 财产保全范围在立法上有所限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1.html -
了解详情
法益保护 刑法解释 解释方向 一、引言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现代法治国家在处理刑事疑案时所普遍 军著:《制度与逻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⑹据刑事诉讼法学者考证,在几乎世界各国中,只有我国(大陆地区)理论界将惩罚犯罪作为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5.html -
了解详情
法益保护 刑法解释 解释方向 一、引言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现代法治国家在处理刑事疑案时所普遍 军著:《制度与逻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⑹据刑事诉讼法学者考证,在几乎世界各国中,只有我国(大陆地区)理论界将惩罚犯罪作为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8.html -
了解详情
疏漏,在法律做出修改、调整以前,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2] -------------------------------------------------------------------------------- [1] 《刑事审判参考》1999年第3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56.html -
了解详情
(四)》,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79页。 11、李浩著:《民诉制度的改革与处分原则的强化和完善》,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76页。 12、赵钢、刘学在著:《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第51页。 13、沈爱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59.html -
了解详情
,指出判决、裁定适用法律不当之处,设法获得检察机关的理解和支持,进而提出抗诉,其必然就会站在申请方当事人的立场上,帮其调查收集证据,出席法庭。对方当事人 ,再到实现监督法官审判活动之目的的思路,将抗诉权确立的目的明确界定为监督法官依法审判,并将此列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与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78.html -
了解详情
相同,都比较具体明确,也都未将提出新证据作为再审的理由。 综上所述,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条件的不妥规定,实有修改之必要。笔者认为,应当修正 叫人民法院怎么纠正?我们知道,公民行使民事权利有一条基本原则。这就是民事权利自由处分原则。当公民行使民事权利的时候,人民法院不能指令公民应当行使这样民事权利、那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0.html -
了解详情
性,也无法律依据。无论是民诉法还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意见,都只是规定被告提起反诉的,可以合并审理。由此可见,反诉不一定要求与本诉有 诉权的限制,违反当事人诉权平等原则,不利于保护被告的诉权和实体权利,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诉讼经济。 另外对牵连性理解,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牵连性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895.html -
了解详情
国民诉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 据。据此确立了主张者举证为最基本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即当事人提出主张必须有相应的证据 举证责任初探》及张艳丽的《确立合理的民事举证 责任分配原则》。 2、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