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使在行为完成或既遂的事后,也可以由被害人自我决定是否诉诸刑事程序。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民事诉讼法上的诉权理论引入到刑事诉讼领域 放弃保护公民的责任,这不仅是一种仁爱,也是它的制度使命。在个人需要救助的时候挺身而出,而不能再计较个人自我决定权对其干涉表现出的排斥。刑法家长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13.html -
了解详情
对法益侵害的结果具有竞合直接因果关系,甲和乙都必须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9}司法实践中,如能证明嫌疑人的行为是惟一直接原因或 被认定是被告人所能预见的行为,如被害人想方设法逃跑、尝试获得其他人或警察救助、被害人绝食反抗等等。如果这些本能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伤亡,或导致警察、营救者伤亡,或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000.html -
了解详情
变化必然引起犯罪界定的变化;而犯罪的确定更是离不开国家的标定,国家刑事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犯罪界定的变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犯罪现象十分复杂,防卫 。任何人在对其没有任何人身危险的情况下,不采取措施救助他人,使他人免于死亡或伤害,都构成犯罪。如果被害人死亡,他并不必须构成杀人罪。 文中的法国、德国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99.html -
了解详情
次,但司法机关以家庭纠纷为由,无法真正作出制止,对这类案件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甚至于治安处理都无法实现。笔者认为,对这样的不法侵害最好保护方式 强奸、绑架作广义的理解。 (1) 杀人不仅仅指通常意义的杀人 , 还应包括胁迫被害人当面采用放火、爆炸、投毒等手段杀人的行为 , 这里为什么要当面胁迫呢 ? 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60.html -
了解详情
健康,致使受体丧失了最佳移植时机或因此造成了伤害,那么供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三、不具有自我决定权情形下的器官捐献决定权 (一)本人生前未明确表示 是主观意愿的体现。并且,未成年小女儿的同意权能尚不充分,因而亦不存在被害人同意的适用空间。实际上,父母在决定生育她的时候,就已经对其自我决定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59.html -
了解详情
, 以违法性认识代替社会危害性认识后, 并不要求行为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行为违反的是刑事法律, 而只要认识到其行为违反国家的一切法律规范就可以了, 这里的一切法律 不存在直接影响公共利益的情形。参加者的行为都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没有被害人, 也不对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产生直接的损害。这种秘密性的淫乱行为对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93.html -
了解详情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审判实践以及理论学说来看,由于不纯正不作为犯在具体构成要件的适用上,要与作为犯适用相同的构成要件,为了避免来自罪刑法定 杀害逃走的犯人,在其场所是白天、行人很多的城市的医院门前等,被害人被救助的可能性很大时,不救助被害人的不作为很难说是杀人行为,相反,如果是在严冬的深夜,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00.html -
了解详情
未成年被告人指定律师进行辩护。我庭平均每年有30人左右的未成年被告人得到司法救助。 3.庭前进行帮助教育 庭前的帮教一般由社会调查员配合审判人员进行, 及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辩护人,对其进行帮教。尤其是被害人出庭,从被害一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帮教,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15.html -
了解详情
因逃离现场致他人死亡,是肇事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由于肇事人的行为导致了本来不必死亡的被害人死亡 罪的区别。区别的要点在于事故发生的时间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之规定,交通肇事罪发生的时空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80.html -
了解详情
侥幸心理,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逃逸行为反映了肇事人较为恶劣主观恶性,后果是使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妨害了肇事责任的准确认定,经侦查制造了障隘。但值得注意的 解释显然对此作出犯罪的定性,扩大刑法适用范围,使无罪的人应到不应有的刑事处分。2、指使人实施指使行为,并帮助肇事人逃逸的情况。笔者认为指使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