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法庭准许。……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中,当事人的变更被视作对原告起诉状或被告答辩状的纠正,这种纠正一般需要法院同意。法院的这种同意是很随便的,但 。 [17] 周国平著:《哲理美文》“思想”一文。 [18] 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第72、73页。 [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44.html -
了解详情
只是简单的确定如下几个问题:主持各方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向当事人送达证据复印件;送达答辩状;询问是否有证人出庭;确定开庭时间。四步走完之后,预备庭便告 成为一种潮流,被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所接受和认可。笔者认为,将这种广泛用于民事诉讼中的审判方式引用到行政审判当中并大力予以推广,是与行政诉讼的特性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5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在复议行政案件时,仅对申请人向行政机关递交的复议申请书和被申请人提交的答辩状,结合有关证据进行复议,不传唤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证人和其他复议参加人也不必 来求得对具体问题的认定和把握;(3)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不同于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的书面审理,后者必须以事实清楚为条件,前者不一定以事实清楚为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25.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总结归纳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举证责任与举证时限,并比较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制度的不同之处,分析两种制度差异的法理基础,最后提出了 解释》第26条第2款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80.html -
了解详情
作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但就一审期间而言,法律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过我们可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9)海行初字第103号。[40]在一审答辩状中,被告认为,按照北京大学的惯例,在计算全体成员时,是将有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4.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固定争点,在证据交换程序中当事人并不宣读起诉状(上诉状)和答辩状,如果不允许当事人在证据交换程序中简单发表质证意见,则在一定程序上会影响 水林李序根 论行政诉讼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中国法院网 [2] 邓和军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 2003年2月26日 [3] 布伦南法官的话转参见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html -
了解详情
京师地审厅的管辖权产生了怀疑,因此他是以公函知照审判厅而非以被告身份提交答辩状。一时,该案的审理成为舆论的焦点。当时作为原告方代理人,从晚清开始因发起筹办京师 重申,“以行政诉讼属于寻常法院之不可。”他在文中阐述了其主要理由,“以行政诉讼混于民事诉讼,各国中匪无行者,英与美实取此制。第民国法院,将采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0.html -
了解详情
哆嗦是不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而不是长篇大论地拟写答辩状,从而澄清自己的清白,与此同时需要围绕对方的诉讼请求,或对方有意遗漏的共同财产进行收集证据,或 权益的法律保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②参见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5月第82页。 ③参见巫昌祯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219.html -
了解详情
哆嗦是不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而不是长篇大论地拟写答辩状,从而澄清自己的清白,与此同时需要围绕对方的诉讼请求,或对方有意遗漏的共同财产进行收集证据,或 权益的法律保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②参见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5月第82页。 ③参见巫昌祯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00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文书,是指起诉状副本、上诉状副本、反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传票、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支付令、决定书、通知书、证明书、送达回证 。第四条 除受送达人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明其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接收有关司法文书外,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第(四)项规定的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