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这种条件下,情节轻重就成为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分水岭,情节又是与社会危害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 的不起诉决定如果有错误,被害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犯罪嫌疑人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被害人会首先强烈不服。因此,被害人的自我救济途径尤为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在法律上的存在与变动,就直接决定了被行政行为所调整或涉及的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变化。所谓直接联系,就是指该具体行政行为直接调整或涉及第三人的权利 承担了实体义务。如果只解决行政争议,那么,被告与义务关系第三人之间潜在的民事争议,将得不到解决,即便该民事争议可以在另行提起的诉讼中解决,或者依靠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9.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定或要求,实际上是在调整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因为生态环境就是反映人与自然的生态联系的一个概念、一种状态。很多有关森林、野生动植物 的关系”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在谈到人的行为时,则使用法律可以规范或控制人的行为,即将“人的行为”视为法律的逻辑起点而不是当作法律的调整对象。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9.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穷尽检索,也找不到过去的功劳可以抵消(哪怕是减轻)今天犯罪的规定和说法儿。说白了,就是你过去工作干的再好,成绩再辉煌,那也只能代表你 几年(有的时间相隔四五年)得到一般提拨毫无联系,有的根本就没有得到提拨,而闪步轩对送礼人也不少回赠,对于这样礼尚往来的礼金,也不应认定为受贿。特别是在检察机关指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5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程序来获得,而是寄希望于某位“包青天”式的清白“老爷”;当某一“正义”得不到维护时,人民往往希望通过请愿的方式祈求“高层领导批一个指示”而“还义于民”。 国家引以为指导的哲学观,即马克思主义。它以唯物辨正主义为基本内容,强调事物的绝对因果联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事物的因果链是无穷无尽的,在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91.html -
了解详情
两类: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设立第三人制度有利于彻底解决彼此有联系的各种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弥补合同相对性原理对案 ,它是实体正义的保障,如果程序公正得不到保障,公平、公正的实体裁判就无从保障。如此一来,被剥夺了诸多权利的第三人,与其参与这样的仲裁,不如直接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8.html -
了解详情
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受害人也可以在刑事法院提起并进行这种民事诉讼。受害人在民事法院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则不属本文探讨的范围。 (一)成为民事原告人的方式 在 公诉程序中得到满足,也无法在公诉转自诉途径中得到实现,被害人的权利仍旧得不到救济。虽然法律赋予被害人在法院一审裁判后有请求检察机关抗诉的权利,但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式、样式、帝王的命令、古时依礼守丧、古长度名等名词含义。联系到社会秩序而论,“制”意味着通过“礼”、“法”、“圣旨”等的控制、制约和人们 实现“专政职能”的机关的时候,联想到“刀把子”的说法的时候,谁还能说感觉不到“法制”作为“话语”的“不可侵犯的力量”?!法学家言说“法制”的语境仍是建国以来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01.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责任的法定强奸擅自改变为某种程度的过错责任,其次是把“自愿”这一同法定年龄相联系的立法推定擅自改变为一个司法上的事实判断。这两者都僭越了立法权, 但是笔下的这个问题实在是迫使我必须违规,尽管还达不到“紧急避险”的程度。鉴于司法解释的错误以及实践起来的潜在不公正,我的建议是如下之一:一。最高检察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02.html -
了解详情
,名誉受损,经营业绩明显下降,只要有确切证据证明这种后果与被告的使用之间有直接联系,那么可以断定,是被告的使用侵害了原告的商标权,进而破坏了原告的正常商业活动 行为。但长期以来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随着新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的出现,这一情况将会改观。该条规定:“商标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