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减轻仲裁和诉讼的压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一、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设置、性质和实施现状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调解组织受理争议案件后,按照相关 是企业内部机构,在其主持下达成的协议只能靠当事人自觉遵守而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因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70.html -
了解详情
联合会作为企业方代表。 (3) 职工代表。由于三方协调机制是协商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它超出了具体企业的范围,因此,代表职工参加三方协调机制 组成部分。 (3) 三方共同监督劳动法的执行 政府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监督劳动执法,依法进行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正是其国家权力的体现;工会通过三方协调机制,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88.html -
了解详情
到警示和告诫作用,对经营者也起不到诫勉作用,还是我行我素,继续经营有问题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长此以往,经营者认为消协是在和稀泥,权威尽失。 四 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笔者认为可在现有的消费者协会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相应地增设独立的消费者权益仲裁庭,针对消费者权益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52.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诉讼过程中谋求不当利益的常见策略,可以增大胜诉的筹码、增大胜诉后获得的赔偿或是减少败诉后承担的法律责任,只属于违反伦理道德问题而非违反法律问题, 中的行为人并未直接欺骗被害人,欺骗对象是法院,被害人的财物是在法院判决的强制执行之下归行为人所有,而非由被害人自愿交出。此外,诉讼欺诈行为不仅侵害了公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5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 一、公、检、法权力配置现状、问题及关系解析 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公安机关行使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职能,另外还有治安管理、政治 的法律程序加以审查后才能做出,未经法院的审查,不得对任何人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从而以这种方式使公民在国家的强制权面前得到有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89.html -
了解详情
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主体和其他附加刑不可替代的作用。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罚金刑的缴纳规定基本上维持了1979年刑法规定,增加了强制缴纳措施。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 执行的财产,便可随时执行,必要时会同公安、检察机关一起来执行。同时建议设立专门被判处罚金刑罪犯实施劳动的场所,实行替代制度,以民事拘禁或不剥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69.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债务人的诉权,主要是为了弥补强制执行法规定的不完善,特别是不动产的转让,请求给付债权及其他财产权执行方法的欠缺。法国民法的这一规定,对后世各国民事立法 这在另一方面就使代位权制度实施举步惟艰,难以达到立法者的预期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于1999年12月1日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40.html -
了解详情
于是,原劳动部在1995年8月4日发布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使用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以因应这种立法缺失。 [1] 补偿的一些事项等);对于签约后的劳动关系,除了必须强制适用的劳动基准外,主要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换言之,对于签约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94.html -
了解详情
于是,原劳动部在1995年8月4日发布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使用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以因应这种立法缺失。 [1] 补偿的一些事项等);对于签约后的劳动关系,除了必须强制适用的劳动基准外,主要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换言之,对于签约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66.html -
了解详情
了两种背道而驰的进路。第一种进路并不限制向非司法机构不论是行政机构、[16]专门审裁处(special tribunals)、[17]强制仲裁人、[18]国家仲裁人,[19]还是其他机构授予裁判职能。尽管对这些机构的裁决或多或少存在向法院上诉的有限的可能性,但这决非一项宪法上的要求。这种可能并非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