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民事诉讼法和司法实践,民事再审程序的主要弊端体现在: 1、再审程序发动主体范围过宽。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179、18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基于审判监督权可以引发 的再审之诉引发。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根据有法益则有诉权的法则,再审程序的发动只能由当事人,而非法院和检察院,这无疑是扩张了当事人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10.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主体过于宽泛,使得私权受到公权的严重干预。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引起再审的主体有以下多个方面:①当事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 地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现行再审制度与诉讼效益原则是相悖的。再审民事案件,根据再审适用的不同程序,分别执行第一审或第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3.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制度,体现了国家审判机关和国有法律监督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互相制约的关系。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可以提出抗诉。而抗诉能否成立, 和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抗诉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已经生效。判决、裁定已经生效是发动再审程序的一个共性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11.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的调解同样也涉及到审级利益。这是因为:按照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调解和再审的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3]对当事人提出证据 下,这种对裁判遗漏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救济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且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有关制度相悖。理由如下: 第一,严重降低诉讼效率。法院裁判所遗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在原审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只要不与再审程序的性质背离,在再审中同样享有。 只要撤回申请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民事诉讼法》,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页。 2、王福华著:《民事诉讼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56页。 3、占善刚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59.html -
了解详情
不断健全和发展,现行的民事再审制度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存在一些弊端,即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规定违反私法自治原则;申请再审的次数无限导致诉讼秩序混乱和诉讼 的;(2)审判组织不合法;(3)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的;(4)办案人员犯有与案件有关的职务犯罪的;(5)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96.html -
了解详情
收集时,人民法院才进行收集证据。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在民事抗诉程序中没有遵循《民事诉讼举证若干规定》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过多运用公权,为一方申请人 的调查收集提供证据应限于启动再审程序的程序问题进行。 2、对人民检察院在民事抗诉时提交证据材料的处理。 在现行的民事抗诉再审案件中,人民检察院进行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1.html -
了解详情
即所谓处分原则),并由此影响甚至决定诉讼程序的进行。因此,抗诉后再审程序的进行归根到底仍然受制于当事人实现实体权利的意愿,而非受制于检察机关维护国家 2007年版,页5。 [25]修正案草案讨论过程中,有人对民事抗诉事由完全等同于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的规定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两者在原理或功能上有所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69.html -
了解详情
即所谓处分原则),并由此影响甚至决定诉讼程序的进行。因此,抗诉后再审程序的进行归根到底仍然受制于当事人实现实体权利的意愿,而非受制于检察机关维护国家 2007年版,页5。 [25]修正案草案讨论过程中,有人对民事抗诉事由完全等同于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的规定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两者在原理或功能上有所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68.html -
了解详情
能提供,不愿提供。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监解释》出台后,又发布了《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其中第10条规定,法院 的其他事由。 总之,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问题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界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卢正敏:《民事诉讼再审新证据之定位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