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了一系列疑问和争议:作为监督客体,民事诉讼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被监督主体不再明确限定为人民法院,是否意即还包括当事人及案外人?执行程序应当并已经进入 条。就立法背景而言,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对于遏止当时普遍存在的证据突袭的恶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证据失权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0.html -
了解详情
有学者担心,过度诠释诚实信用原则会妨碍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二、关于民事检察监督 民事检察监督问题一直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理论与实务问题。2012年民 的特征以便更好地收集、运用证据。 关于证人制度的完善,有学者认为保留单位证人的规定是不合时宜的。关于举证时限制度,有学者认为应当坚持准备程序阶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442.html -
了解详情
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第75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 论证明的相对性》,《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刘金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07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提出证人名单后,该证人由于对方当事人的阻碍而不愿或不能出庭作证。在民事诉讼法中,这些妨害行为被归入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其违法性被界定在对 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由于民事诉讼案件千变万化,所以在证明责任分配上要完全排除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64.html -
了解详情
,铸鼎记述交换的全部过程。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因侵犯他人财产权而受到官府责令赔偿的民事诉讼记录.《曶鼎》铭文就是一例。根据曶鼎铭文,小贵族匡季于荒年抢去另一贵族 ,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者,要带案讯究,予以笞杖、监禁,以示执行判决的法律责任。如当事人不服州县判决,也可以逐级上控于府、道、省,直至京控,没有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00.html -
了解详情
,ch.3,Sec 10. [11]张正德.刑事诉讼法价值评析[J].中国法学,1997(4). [1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3]陈荣宗.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程序法[Z].台北:台湾大学法律丛书编辑部.6. [14][日]田口守一(刘迪等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8.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而不问该证据是否系由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所提供。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取舍及依证据的事实认定是法院的专权,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不只用于对提供证据的当事人 的情况下,却刻意避开而要求当事人提交其他证据证明主张,不符合实体真实发现的需要。证据共通原则使得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的与案件有关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8.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意见的质疑。如果《证据规定》有意引入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启动模式,就应该至少在赋予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同时,允许另一方自行委托鉴定来进行对抗。但由此产生 主体地位》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王伟:《论民事诉讼中的诉前鉴定》载《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第4期。 [30]参见王太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部分专设为一编,包括一般规定,举证责任和各种证据方法,可谓体系完善,但却将自认放在作为具体证据方法的当事人陈述中,不能不令人费解。其次《,第三 模式和证明标准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果将程序正义理解为民事诉讼的最高价值追求,那么可以说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影响了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形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5.html -
了解详情
号;2003:199号;2004:292,349,355号)。举一个2003年比较极端的例子(2003,199号):原被告决定离婚并已经达成书面协议,他们来到法庭的 调查、举证难的弱点。据报道,已经在一些地区推广试用,可能是一个改进当前取证制度的不足的一个有效办法。(见上引金晔《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取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