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2005年第l期 【摘要】作者在若干基层法院从事的实证调查表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实施之后,证人出庭率在司法实践中有较明显的上升。 才发挥了作用。 根据我们通过阅卷和访谈而了解到的资料,无论当事人是否实现申请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在证人实际上到庭并当庭陈述证词的情形中经一方当事人做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6.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法官积极行使阐明权使当事人不明确的事实主张更加清晰,使当事人不适当的申请因此能够有机会补救,对法律不甚了了的当事人可以洞悉与案件有关的法律观点,并 范围内,仍然语焉不详;其二,法院仍然拥有相当大的职权调查证据的空间。这体现在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非限定性上,以及鉴定人产生的职权委托上;其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1.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一方面要求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和有履行能力的证据;另一方面应责令被执行人主动申报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申请人对被执行人申报的财产 和最大限度地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在申请人举证的同时,人民法院也应主动调查取证,对申请人举证的真实性、双方有争议的证据、申请人因客观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30.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法律体系必须准备按照法规来进行审判和受理申诉;它必须包括可保障合理审查程序的证据法规。当在这些程序方面出现偏离时,法治要求某种形式的恰当程序:即一种合理 收集证据程序启动的前提是当事人的申请,且应由申请人对法院调查证据的不利结果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第四、法官的职业活动和当事人的能动作用的统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39.html -
了解详情
前准备,开庭审理的效果很难保证。从表象上看,裁判法官进行的大量的庭外调查证据活动也能达到同样目的,但这种对案件真相的认知是基于裁判法官充分准备的 ,避免排除权的滥用,具体可包括与案件事实明显没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对不适格证人出庭的限制?如申请本案诉讼代理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出庭作证的?、明显缺乏形式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1.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调查阶段,对被质证主体的质询不同于收集、调查证据时的询问,此时的质问是以审查证据的效力并进而认证为最终目的。当事人质证后,法官要对出示 鉴定结论,不通知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询。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聘请通常是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具名将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交给鉴定部门。对于案件专门问题作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依职权取证和依当事人申请取证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落实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是,在我国,人民法院调查举证一直是 ,诉讼能力低不可成为人民法院大包大揽诉讼过程的当然理由;三、公正要求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时必须做到全面,并同时照顾本证与反证的不偏不倚,此公正的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6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的,应当在立案后裁定 调查取证的权力,这意味着抗诉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无权调查证据,或其调查的证据法院不应采用,这一点也说明了抗诉机关不能主动行使公权力即国家检察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6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的,应当在立案后裁定 调查取证的权力,这意味着抗诉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无权调查证据,或其调查的证据法院不应采用,这一点也说明了抗诉机关不能主动行使公权力即国家检察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0.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实质性事实争议或案件中的重要事实不存在争点,只有法律上的争议,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即决判决。通过这一机制将案件阻挡在审判程序之外,由此减少了不必要的审判, 集中于争点进行审理,通过特定化争点来避免审理的散漫化。具体的措施则是,在调查证据前先行整理、掌握争点,而将本案审理分成争点整理阶段与证据调查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