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涉及行政处罚。此时,如果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是行政机关,并无行政处罚权,只能就用人单位的民事责任予以裁断,因此,在劳动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页。 [10]由于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论述劳动基准法中劳动者实体权利的救济程序,故对国家作为权利人的权利救济程序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09.html -
了解详情
不服还可以上诉产生二审程序。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否认存在劳动关系,受伤者往往还要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且可能要再经历一审、二审程序。如果 按约定,没有约定或协商不成时则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两者只取其一,申请仲裁的不得再提起诉讼,且一裁终局。已提起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354.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一般认为,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仲裁前置的原则[4]. 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阶段,自然应该依照仲裁申请期限的规定。就本案来看,涉及劳动 1994年12月3日 劳部发「1994」481号)第3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4.html -
了解详情
年龄,用人单位未给予办理退休手续,原告因此没有享受国家规定的任何退休福利待遇。故原告的权益自此显然受到侵害。然而,原告未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 仲裁为前置程序。比如上述案例中,劳动者以清算组为被仲裁对象,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机关作出不予受理通知后,劳动者向法院起诉。在审理期间,清算组解散,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日。(这也是劳动部《意见》第85条的规定);2、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作出处分决定之日;3、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劳动 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自《劳动法》生效以后为60日(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60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09.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当事人一方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不能未经劳动争议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仲裁而直接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这样既有利于法官理顺诉讼程序,也有利于保护双方的诉讼权利。 2、关于用人单位合并或分立后的主体确定问题。 应当根据民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来确定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1.html -
了解详情
,恶意拖延时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实际损害。对用人单位而言,目前劳动官司成本比较低,申请劳动仲裁只要支付少量费用,而到法院起诉也就10元诉讼费。 公正和司法效率为基本原则,改革现有的争议解决机制,设计合理的程序,提高解决劳动争议的效率,确保劳动者正当的权利。 (一)加强调解机构的建设 改变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59.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裁决案件时常感到无所适从。 程序规定不完善 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予以审查,而 月金额来确定是否属于终局裁决,举例说明,劳动者在一个案件中有可能同时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如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750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76.html -
了解详情
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自《劳动法》生效以后为60日(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⑧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起算前文已作分析,在此不再赘述。(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①王全兴、吴文芳:《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载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4.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主体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且必须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雇佣法律关系的主体则没有上述限制。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雇佣法律关系主体 起诉。2、二种法律关系所适用的时效期间不同。劳动法律关系发生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是6个月,且不存在中止和中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