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不统一 《经济犯罪规定》以“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是否相同为判断标准,确定涉嫌合同诈骗案件是刑民分开审理还是先刑后民。该规定欠缺明确性及操作性,实践 合同时所损害的具体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泛指包括统治秩序在内的国家整体利益。判断合同欺诈行为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应当以犯罪的直接客体为依据,如果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072.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通过追缴退赔弥补损失,刑案未结,民事权利救济也遥遥无期。即使查明嫌疑人有履行合同能力或有其他财产,受害人也不能获得赔偿,无形中纵容了犯罪。 其二,由于 合同时所损害的具体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泛指包括统治秩序在内的国家整体利益。判断合同欺诈行为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应当以犯罪的直接客体为依据,如果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084.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 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受。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行为人承担。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有可能会给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958.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但为时已晚。实践中许多合同欺诈方也正是利用对方当事人的粗心,精心纺织一套谎言,诱骗对方上当的。 第二,疏于调查了解,轻信对方 刘家深 主编 2、《最新合同法实务全书》改革出版社 戚天常 主编 3、《最新合同纠纷防范与处理实务全书》中国物价出版社 张安民 王烈胜 主编 4、《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 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受。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行为人承担。 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有可能会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11.html -
了解详情
私利及其所导致的当事人事实上不平等、当事人滥用权利、尔虞我诈等市场经济的负面现象,合同自由原则本身却无能为力,需要诚实信用原则去作为缓冲器和润滑剂,维护市场机制的良性 无效的确认权,权力就会失去制衡。这种合同管理制度是危险的。第三,合同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解决合同欺诈严重、市场信用降低的问题。这一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54.html -
了解详情
[1]我国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它对防范合同欺诈,维护公平、自由、安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往往使对方当事人对其履行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为诱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对方信任,从而达到诈骗钱财之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74.html -
了解详情
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 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受。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行为人承担。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有可能会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09.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诈骗罪区别于其他行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1]?熊选国.论合同诈骗罪全国刑法硕士论文荟萃[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 的界限[J].法学评论,1990,(1).? [7]?蔡俊斌.合同欺诈与欺诈合同[J].法商研究,1997,(1).? [8]?梁华仁.略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086.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相对方因为相同交易陷入了刑事诉讼程序。这就是合同欺诈犯罪常常引发的刑事与民事交叉的问题。实践中,因民事裁决需要以刑事诉讼结果为依据,故往往 民事诉讼程序恢复,继续对被害人利益损失的后果和责任内容予以裁决。实践中,合同诈骗被告人涉案金额巨大,全部财产可能不足以弥补被害人财产损失,这就出现了财产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8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