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此后,我国在行政立法方面比较重要的成就是行政许可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 行政许可法的起草工作从1996年就已开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 应强调提高公民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该草案经过几次修改,将原先分散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应急规定进行了整合统一。2007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67.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的法。什么是危机状态呢?各国立法上名称不一,近似的提法有“紧急事件”、“紧急情况”、“非常状态”、“特别状态”等,还包括一些狭义上的“戒严状态”、“ 。近年来,我国立法机构针对频繁发生的特大安全事故、严重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开始重视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9.html -
了解详情
思考[J].政法学刊,2006(4) [2]周衍.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陶德强.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4]曲建平.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892.html -
了解详情
的真相以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动员社会成员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觉投入到处置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中,自觉维护整体利益,还有利于减少因信息闭塞而造成的不 不可预见性、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要求政府在紧急状态下有能力采取果断的措施应对瞬息万变的事态,这种能力的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政府权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280.html -
了解详情
法》的国际惯例,而是基于《紧急状态法》条件尚未成熟的现实中国国情,最后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形式出台就是一种成功立法范例。而且,从《 博士,法学副教授。 【注释】 本文是笔者主持的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LS-C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初稿完成于201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246.html -
了解详情
法》的国际惯例,而是基于《紧急状态法》条件尚未成熟的现实中国国情,最后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形式出台就是一种成功立法范例。而且,从《突发 和民主宪政等。 【注释】 本文是笔者主持的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LS-C100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初稿完成于201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5.html -
了解详情
推向了解决矛盾纠纷的风口浪尖。近些年,针对法院的暴力抗法、破坏诉讼秩序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且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法院司法安全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2008年12 四是责任共担。以维护司法安全为共同目标,并根据不同情形制定联合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规范,明确各部门联动的联动职责,对不按联动要求配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02.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是德国宪法法院确立的能动性民主观。因为传统上将议会作为单一的民主机关无法应对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的要求。 能动性民主原则为立法机关依法授予行政机关 性受到质疑。直到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才为今后行政机关行使广泛的裁量权应对风险社会提供法律依据。 笔者认为,为了使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4.html -
了解详情
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 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2条规定: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时间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28.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一判决中比例原则的运用作出了评析。[7]也有学者运用这一原则对其他事件进行了评析。[8]比例原则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行政权的行使需要遵循比例 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其第十一条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以及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时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0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