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利对抗背道而驰,又焉能期待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结合? (二)给分析法学和概念法学留下一席空间 在回答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为法典化时代以及描述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 两编;(4)主张将传统债权编拆分为债权总则、合同、侵权法三编;(5)主张将侵权法从传统债法独立出去,构成债权、侵权两编。上述分歧反映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55.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5]在市民社会中,个人是存在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一切均是以个人为基础而进行的, 为支柱的。对民法在社会现实中巨大的规范作用,我们无可否认。作为与经济基础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律部门,民法在每一个人的交往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功能。但是,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1.html -
了解详情
的契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11}。休谟则说,为什么我们必须信守我们的承诺?答案只能是:因为否则的话社会就要解体{1}。 契约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02,403,408,g20。 {5}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14.html -
了解详情
伸展的欲望提出了对满足手段的无尽需求,于是民法便大量地创设权利。权利就是民法为我们提供的满足工具或手段,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人生幸福。可知,民法肯 民法典的奥秘[J].张晓军译.北京:民商法论丛,(5):577. [51]汪丁丁.走向边缘[M].北京:三联书店,2000.224. [52](美)阿伦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9.html -
了解详情
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86页。)这种妥当的形式,我们同样应认为是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由法官根据具体情事对各种人格利益进行判断 个人,不论其在社会上有何种政治地位、身份、财产,都平等地享有人格权,这些权利与个人的生命相伴随。在传统民法中,平等从来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21.html -
了解详情
人乾纲独断。民主政治是众人之治,大事小事由众人决定。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没有所有人的智慧多,一个人永远没有所有人聪明。从理论上讲,众人一起犯错的概率应该 德漠克拉西(民主)和赛因斯(科学)两位先生自然必不可少。但是中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有他们二位还不够,康先生(宪政)和劳先生(法治)同样必不可少。没有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95.html -
了解详情
。 什么是内疚?[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观察到如下现象:如果社会上一个人的非正义行为给另一个人造成了伤害,受害人会对此产生愤恨(resentment 的责任。 4、道歉者对过错行为必须持有悔过态度,对受害人的痛苦怀有悔恨情感。 5、受害人接受道歉,相信道歉者将来不再对自己从事类似行为。[19]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16.html -
了解详情
人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另外,在区分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及个人所有权的同时,我们并不排除采用其他的所有权分类方式,如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孙宪忠教授所 和物权、债法总则、部分特殊合同生效。我国《中华民国民法典》总则编于1929年5月23日公布,同年10月10日施行;债编于1929年11月22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97.html -
了解详情
存层面问题作简单介绍,此可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必然。此一理论研究层面尚无法引导我们去进一步探讨一般人格的确立于法理论构成、法规范体系及法适用领域所可能面临的诸 而且这种基本权不受基本法第五条第二项所规定界限(为保护青少年及个人的名誉权所订定的法律)的拘束。这并非意指,艺术自由全无限制,毋宁意指:其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86.html -
了解详情
。城市的这类扩张、诞生或复兴历史上屡见不鲜:公元前5到2世纪的希腊,古罗马,9世纪的伊斯兰国家,宋代的中国莫不如此。但是每个复苏时期都有两名赛跑选手 在这里还步着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后尘,认为民法的使命是保护个人的利益,并且因此它不是公法而是私法。[61]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苏俄民法典叫公民法典,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