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既然是可以告知,也就是说可以不告知。即人民法院对于被害人所遭受物质损失 作为撤销缓刑的法定条件之一;在减刑和假释问题上,也可以把是否履行附带民事义务作为重要条件予以考虑。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仅有利于提高被告人赔偿的积极性和加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4.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国家法律的秩序,也不是为了解决纠纷,更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诉讼程序的公正。对当事人来说,保护私权是其行使诉权的首要目的,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15. [2]沈达明,冀宗儒.1999年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诠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P21-22. [3]美国《联邦民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32.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以我国《宪法》为根据,就是要以我国《宪法》统帅和指导《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将我国《宪法》的立法与理论成就所彰显的宪法 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4]常怡民事诉讼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4.html -
了解详情
). [7]Leathermanv.Tarrant Country Narcotics Intelligence and Coordination Unit,507U.S.163(1992). [8]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 [9]左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机制 人们在研究实体制裁问题时可以不关心程序机制问题,因为实体制裁是通过诉讼程序来实现的。但研究程序性制裁时不能不关注其程序机制,因为程序制裁是 的强制措施[J].法学季刊,1984,(2). [14]柴发邦.民事诉讼法学新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267. [15]陈瑞华.程序性制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不仅能同时解决同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而且能使民事原告因刑事公诉人为证实被告人有罪而采取的必要行动中得到便利减轻自己的 .jiangmen.gov.cn/showart.asp?id=306. {12}刘金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41. {13}邱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7.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察。刑事诉讼过程中,不论在哪个环节,只要发现刑事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该 了权利人的民事权利,经被害人或者其他权利人向司法机关依法提起赔偿请求,则附带民事诉讼即可成立和进行。 第四,有明确的被告。 除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或者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91.html -
了解详情
了隔离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建立判例公开制度以打破隔离。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研究;隔离;判例公开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与改革开放之初 就限制了人们对司法实践的个体性感知和了解。 从国外的情形来看,理论研究者对民事诉讼实践的了解主要不是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到法院了解实践活动的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2.html -
了解详情
,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7页,第1039页。 [4]参见《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1页。 [5]参见乔欣、郭纪元:《外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6]转引自叶自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由,而改变了过去立法采取的区别对待的方式。这体现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实施法律监督的保障性客观义务。 尽管如此,仍需看到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我国 因而无法围绕客观义务这个中心和核心价值展开规范的构架逻辑。因此,强化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际上就是对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具体情境下的演绎和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