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体上所作的限制;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这是在 的刑罚甚至处以极刑,经济犯罪分子也可能认为自己可以逃脱刑罚制裁,致使我们对于适用死刑在预防经济犯罪的有效性方面不得不更加慎重。在预防经济犯罪的有效性上,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64.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的数据或者结论。 其实,在国外学术界是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外国学者为了证明死刑具有超强的威慑力,也搞实证调查, Isaac Ehrlich的研究结论是,在美国每多执行 老死在了监狱。但无论哪一个结果,我们都还可以说是自然死亡,但死刑立即执行肯定不是自然死亡,而在判决批准之后的几天或者几小时内割断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33.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结论的正确与否,符合伦理目标。三是规定对独生子女犯罪人一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整个社会的家庭结构逐渐呈现 废除。 第四,修改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内容。《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适用该刑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8.html -
了解详情
。2010年7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李昌奎死刑。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此案后,改判李昌奎死缓。 2011年7月6日 、手段和社会危害性等情况的分析来看,无论如何本案都应该从严处罚,对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不应当是死缓。其次,关于经济赔偿问题。法院说被告人家属积极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340.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刑罚适用失当的原因 审判人员的素质。徒法不足以自行。刑法是要靠审判人员执行的,刑罚能否恰当适用,审判人员的素质起着关键42 刑罚适用及其价值取向作用 行为人一片谴责之声。法院本来对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由于舆论的影响,最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实际上后来类似的案件,只判巧年有期徒刑。上述案例很好地说明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3.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反倒常常与我们固有的文化价值相悖。于是当我们最后不得不接受这套法律制度的时候,立即就陷入到无可解脱的精神困境里面。一种本质上是西方文化产物的原则、制度,如何 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绞立决、斩立决则是一种死刑立即执行制度。清朝有专门处理绞、斩监候的会审制度。一是秋审,即每年秋天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5.html -
了解详情
从轻。由于证据不确实、充分,赵作海被司法机关以故意杀人定罪,却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司法实践中,杀人并肢解,情节恶劣,依法应被判死刑立即 的,决不放纵一个坏人却很难办到。 四、解决问题初探 为防止类似悲剧再现,确保死刑案件质量,按照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六部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31.html -
了解详情
专职委员黄尔梅大法官2008年3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收回死刑复核权以来,因原判事实 不清、证据不足、量刑不当、程序违法等原因不核准的案件,占复核终结死刑案件的15%左右。同时,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人数首次高于死刑立即执行的 罪犯人数[3]。可以说,这一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5.html -
了解详情
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里所说的不适用死刑是指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更不能允许等到18周岁 惩罚为辅的原则。无论是作为附加刑的剥夺政治权利还是独立 适用的剥夺政治权利,对未成年人在主刑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复学、升学和就业都不利。因此,我们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6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所体现的客观危害、主观恶性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xix]为了慎重地适用死刑,我们必须全面评价各个量刑情节,在充分考虑客观危害、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 矛盾激化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一指导性刑事政策显示出将被害人过错与从轻处罚情节等量齐观的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