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故意所反映的仅是受害人主观方面的过错,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受害人自身原因或用户自身过错既包括受害人主观方面的过错,也包括受害人客观方面的情况。 类似铁路运输、高压电传输这种高度危险作业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免责事由,不仅受害人故意、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受害人某些过失(指对行为的结果)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79.html -
了解详情
,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见,交通肇事逃逸完全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 带来的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损失而言,肇事后逃逸则表现为间接故意,甚至不排除某种直接故意存在,如肇事者将他人撞伤,明知不抢救必然会导致死亡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47.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际的法律操作中往往适用传统隐私权的保护规则,将网络隐私权归入名誉权加以间接保护。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与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不同。私下或小范围内传播 经营者作为ISP,在两个方面可能侵害隐私:(1)直接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ISP具有主观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例:ISP把其客户的邮件转移或关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66.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在一定情形中,其罪过形式包括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内。 (一)罪过产生环境的区分 结果加重犯的罪过是双重罪过 为例,影响加重结果产生的因素中,情景因素便较为明显。情景因素是指,直接影响犯罪人形成某种犯罪行为动机的客观环境因素,与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动机的形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41.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而批准的,就不符合明知的要件。意志因素中希望与放任,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均能构成本罪。 (三)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舞弊,违反土地 ;一个是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活动中。行为人出于故意,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既实施了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4.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际的法律操作中往往适用传统隐私权的保护规则,将网络隐私权归入名誉权加以间接保护。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与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不同。私下或小范围内传播 经营者作为ISP,在两个方面可能侵害隐私:(1)直接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ISP具有主观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例:ISP把其客户的邮件转移或关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27.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就造成严重后果而言一般存在过失,不可能具有直接故意,但不排斥有间接故意的可能性,但对严重后果没有过失时,也不排斥本罪的成立, 客体的性质与内容,同时构成结果也决定了犯罪对象,因为犯罪对象是承载社会关系而直接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事物。其次,构成结果与犯罪客观要件联系密切,根据行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81.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同时,应考查被害当事人是否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该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是否具有过失行为,如有过失行为,则应根据危害结果,确定主管人员和直接 财物的目的,而经济合同纠纷在主观上一般是由间接故意过失或过失造成的,并且不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目的。实践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86.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其危害性的大小。?(四)商业贿赂罪的主观方面。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不存在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情况。商业贿赂罪是行贿受贿双方的行为,在当事人之间 以保障大众传播媒介不丧失活力。?Ⅱ我国刑法第145条所规定的诽谤罪,通说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3.html -
了解详情
能构成诈骗罪既遂。二、关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刑法第224条明确规定行为人须具有“以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占有目的”反映了合同诈骗罪 故意诈骗的争论。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合同诈骗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并认为这是当前合同诈骗犯罪中的一种新的罪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