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直接的证明力,只是一般的证据,不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当然对法院也不存在约束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如果仅仅凭当事人的自认 认的效力》,作者付军; ③《试论自认制度的法律思想基础及价值所在》,作者孟源、李俭; ④《论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的若干问题》,作者郭立娜。 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3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规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国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代表,有权以主当事人(即原告)的身份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举证责任倒置。 其次,损害环境的结果是否存在,应当主要由提起诉讼的原告证明。但原告仅负责证明有损害发生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8.html -
了解详情
不具有直接的证明力,只是一般的证据,不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当然对法院也不存在约束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如果仅仅凭当事人的自认 的效力》,作者付军; ③《试论自认制度的法律思想基础及价值所在》,作者孟源、李俭; ④《论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的若干问题》,作者郭立娜 江西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296.html -
了解详情
释明权的性质探究 释明权是域外法上基于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创立的一项学说与制度,其本质是大陆法系在当事人主义和辩论主义模式下适度扩张法官职权的产物 第35条第1款。[5]其中,第3条和第33条涉及的是法院告知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举证期限等有关举证方面的指导与释明,第8条第2款涉及的是针对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69.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的有机结合、均衡分配,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也应当通过合理分配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为基础来构造,在贯彻落实当事人 ,由法官审查决定;并且,经法院调查证据而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并非由法官承担。 四、结语 在当今世界,单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28.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如此。”(见莱奥.罗森贝克著《证明责任论》第1页,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由于当事人在法庭上对争议的事实之陈述均是事后的陈述,法官没有 ,则无须原告证明其行为违法,被告就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这一特征和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规则是有较大的不同的。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被告偿还所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5.html -
了解详情
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 奚玮 (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法政学院法律系,安徽 芜湖 241000) 关键词:提供证据责任;证明责任;负担 摘 要:提供证据责任与证明责任 ,即由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负担败诉的后果。 证明责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举证责任概念的樊篱,提高了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0.html -
了解详情
它会使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只剩下一套外壳。十、在“神”与“人”之间“客观真实论”的坚持者至少在两个问题上站 生命,这种代价绝非金钱可比。再次,从举证能力考虑,刑事诉讼中的控方的举证能力显然高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无论在财力、物力还是在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2.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22]这里我们使用了“调处”一词,是希望它能涵盖清朝州县民事诉讼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地方官经常从事劝导当事人和解息讼的工作;(2)虽然大多数当事人慑 远较刑法发达,相应地,在诉讼法方面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因袭和附属于民事诉讼程序。参见周:《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5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容应当进一步扩张。具体来讲,司法公开应当包括实质意义上的公开和形式意义上的公开。前者表现为庭审过程中的举证公开、质证公开、认证公开,庭审中法官的心 页。 [7]同注⑥。 [8]参见(意)卡佩莱蒂等:《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注306. [9]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