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 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675.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的证据必须与原告方的案情有关,如果与被告方案情有关而与原告方案情无关,对方当事人则可以提出关联性异议,该证据即可被认定为无关联性。如果原告方所提出的证据 用于对其他共同诉讼人有利或不利事实的认定,其目的在于案件真实的发现。 普通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间应适用证据共通原则。在普通共同诉讼中,普通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9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获得除保密特权(Privilege)外的任何事项,而不论这些信息与证据是掌握在对方当事人还是诉讼外第三人的手里。 那么我国的民诉法是否应该借鉴西方诸国 程序中的质问书制度的一种引进。不过与发现程序有所不同,当事人并不是直接向对方收集证据,而仅仅是向对方当事人收集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6.html -
了解详情
年6月16日发出的催款通知书,这个催款通知书显然是由于当事人的疏忽而导致未能发现的新证据。[4]4.当事人误以为没有形成的证据,如借款担保案件的判决生效后 一审胜诉,证据是足够的,但对方当事人上诉后,申请人二审败诉。在前诉讼程序中法官没有告知再行提供证据,败诉后,发现原审认定事实错误,再行提供新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中应当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正处于形成阶段,并且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才新发现的。但是,当事人对于在法定期限或法院指定期限或当事人约定期限之内未能出示的证据 则视为放弃举证的权利。对于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这样规定的价值在于,一方面明确规定了新的证据被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的案件事实来决定需要收集和提供哪些证据。在当事人的诉讼博弈中,证据不断被发现。随着举证、质证和认证活动的推进,案件事实才被逐步揭示出来。指望所有的 ,在作为辩论基础的言词辩论终结时未及时提出攻击或防御方法,或者未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的,法院依其自由心证认为逾期提出或通知足以延迟诉讼的终结并且当事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1.html -
了解详情
攻击或防御方法。 这类犯罪行为与裁判的事实基础有直接关联。一方当事人因受到对方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的胁迫,不得不承认对其不利的事实,而民事诉讼由于实行辩论 国家,按照法国法,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只能以发现对判决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文件、字据未提出,并且未提出是对方当事人所为为理由申请再审。德国法在承认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3.html -
了解详情
氛围内讨论他们的动机、需要和利益,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评估己方和对方的优势和劣势,发现不利于己方的事实,探求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此外,当事人可清晰 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调解信息在后续诉讼中具有证据资格,那么调解就被用作发现(Discovery)装置。[12](P2)调解保密性的缺位使得调解过程成为诉讼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1.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期限的理由一方面在于保障当事人平等行使诉讼权利,促使当事人及时举证,防止来自对方当事人的证据突袭,另一方面在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1](P177)举证 一方承担由此多发生的负担,赔偿对方当事人由此所蒙受的损失,也许是一种更妥当的选择,因为这种选择既符合发现真实的目的,又能够收到促使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1.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其职权主义实质也是不会变的。? (四)当事人主义诉讼机制有利于发现客观真实并允许法官协助当事人辩论? 现代民事诉讼之所以采用当事人主义诉讼原则,并不是不 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规定,当事人之间在审前有权向对方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证据及信息的审前准备的发现程序。特别是70年代以来,当事人广泛使用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