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家指出,交叉询问制度的导入是“战后最大的失误”[16].1996年日本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世纪性修改,仍然保留了交叉询问制,但对原有的制度进行 变形为一种“话剧表演”而流于形式,即所谓程序“空洞化”。由于辩论程序本身在整个民事审判程序中具有核心和中心的地位,因此辩论程序的空洞化就导致了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0.html -
了解详情
承办法官也没有主动要求回避时,法院可以依职权命令承办法官回避。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将之称为“依职权决定回避”,该法第38条第一款规定,……法院或院长, 委员难免心存顾虑,所作出的回避决定的客观公正性无法令人信服。对此,意大利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值得我们借鉴,该法第40条规定,对于要求独任法官回避的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8.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原审生效裁判重新受到审查,致使案件重新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 尊重,强调程序本身的正义性,通过追求纯粹的程序价值,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由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愿提交、自主处分,法官居中裁判的过程,程序正义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
无明文规定。与举证无期限相适应,一个案件究竟应当提起多少次再审,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无作出明文规定,如一个案件发生法律效力后,法律仅规定当事人提出 当事人未上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能否根据当事人的申诉行使抗诉权的问题、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案件抗诉的适用范围以及人民检察院行使抗诉权启动再审程序后其在庭审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23.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确定定案依据当然应当遵循这一认识路线;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和第64条规定的“全面、客观 使人们形成了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仇视情结,这种仇视情结投影到民事诉讼理论,就是对象自由心证这种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7.html -
了解详情
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民诉法确定当事人处分原则的直接依据是私法自治的理念, 申请再审。2.当事人举证困难的原因及立法选择。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法院生效民事调解书申请再审,须提供证据。如前所述,调解协议的内容违法和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51.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误区,即认为只有自己合法权益受到违法侵害的人才具有原告资格。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就规定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 地位[J].现代法学,1988,(1)。[13]杨柏林,金海洲。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初探[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4)。[14]陈桂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09.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程序的内容,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一)原告起诉举证、法院要求原告限期举证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原告 证据,起诉证据非全部证据或胜诉证据,起诉证据只要求能够证明原告与被告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存在、变更或消灭或者原告的权利被侵害即可,法院在原告的起诉也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87.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进行了界定和确定,由此确立了研究举证责任倒置与“正置”的前提。进而从举证责任兼跨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两栖”性质出发,明确了举证责任分配的内在价值和一般法理,论证了举证责任“正置”作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规则地位,确定了举证责任“正置”与举证责任倒置的具体适用关系。而后深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0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立法和实施是同步发展的,其发展阶段可以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正式颁布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其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制度建设 方面花大气力:1.实现从价值理念到制度建构的重点转移在20世纪,围绕民事程序制度改革进行的理论探讨,与其说是进行制度建构不如说重在制度批判,关于程序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