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在处理这类案件中所作的判决实际上就成为法律,虽然理论上不予承认。这种通过运用一般性规定的法律条款将权力授予法官的实际做法,在大陆法系国家非常普遍,虽然 原则裁决案件的法官并无具体的法律依据,而必须凭借自己对法律精神的了解,对案件事实的把握、对道德经验的体验来处理具体个案。于此,法官的主观性在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26.html -
了解详情
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作为裁判的依据。在这种证据制度下,法官的基本职能并不是查明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 判断上的主观擅断。正是因为我国司法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不高,在诉讼法中缺乏完善的庭前证据审查程序,而且当前的判决制作过于简单和程式化,为了遏制法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03.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木业公司补充上诉主张在实体上也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最后,二审法院驳回了木业公司的上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该案虽然事实并不复杂,但是其所涉及的法律 方法中的目的解释方法。该种方法具有决断功能,即当法官运用文义方法得出多个法律解释结果,而仅仅依据文义方法自身,甚至求助体系方法亦不能确定应当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97.html -
了解详情
外,不能再依据更高的规范来进行审判;(2)在其他法律规范都不能适用于该案时适用宪法。第三,判决效力的辐射性,其含义是指宪法诉讼的判决不仅仅对已经 判例中表示其政治立场和主张。[14]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法官的判决必定是政治判决。因为,法官的判决是基于这样一个理由的判决:某些政治道德原则是正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9.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在判决的依据方面。地方官审案时,虽然也要传唤证人,调取证据,但这只是为了使他本人对案件真相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为在清朝,法官并不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92-93,转引自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第322页。 [56]《海瑞集》,第599页,转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判处了佘祥林15年有期徒刑。上级法院也未对此提出异议,而支持这一缺乏法律依据的判决。 (五)先定后审 2005年4月7日,新华社在通讯《冤案是怎样造成的? 案卷移送的方式,确立了复印件主义,希望以此能够避免法官的庭前预断,然而就制度运行的实效而言,不仅限制了律师的阅卷权,也未达到避免先定后审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33.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作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依据,但是这一规定是违反现代认知心理学规律的,事实上被告人和辩护人的这一姿态及提交的相关信息会潜在地对法官的心证产生影响。 尊重了定罪量刑一体化刑法模式下法官的认知规律。此外,通过对判决宣判程序的实质性改造,给辩方和被告人提供了一次发表量刑意见的补救性机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19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现仍未制定《民法典》,而作为纲要性规定的《民法总则》更是令法官无所适从,法官只能根据司法解释和已往的判决经验自由裁量加以适用,这样导致了司法经验断续相接, 具有相同的效力。从形式来看,在判例法中,法院做的判决详细不同,多可达几万字,而其中只有判决理由才作为援引的依据,其它附属理由是没有效力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2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相比,大陆法国家二审法院通常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作更广泛的审查,包括法律审和事实审。4.大陆法系的法官一般为终身制职业法官,缺乏律师执业经历,而普通法系的法官 不尽相同,美国较自由,而大陆法国家限制较严,一般只允许对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进行修正,而不能修正事实基础,只有发现新证据时方得修正事实主张,且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5.html -
了解详情
分权。这种处分权就衍生了对法官的制约,从而形成了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 (一)按照辩论原则的基本要求,法院在做出判决时,应限于当事人在诉讼 应当主动引导当事人予以充分、适当地陈述自己的主张,使争议的焦点和主张的依据变得更加明确,以利于发现真实,正确适用法律,做出公正的判决。 按照处分原则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