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规定是在198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自行侦查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暂行规定)》中,该文件第二节规定了立案前的审查 《人民检察院诉讼规则》或者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应进一步加以规范。 (三)规范初查标准。 规范初查标准,在内容上将初查与侦查进行区分。按照一般司法实践的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由此可见,辩护权与控诉权是有区别的,控诉权伴随着举证责任。而辩护权尽管也包含对辩护意见的证明性, 辩护率则不断下降。2002年5月,从北京律协传出消息,北京律师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的数量也下降到不足1件。2000年北京有律师5459人,全年办理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74.html -
了解详情
资源的活动,资源稀缺使得司法机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刑事案件的审判投入均等的司法资源,简单化或速决化的刑事诉讼程序由此应运而生。对于这种简单化或速决化的程序 稳定的协作关系。[77]而英美法系国家在证据开示制度中设立的诸如排除未开示的证据的证明效力、作出不利推断、宣布宣判无效等制裁措施,更无疑是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可以由被告人方承担举证责任,由其予以证明,该证明标准与定罪标准有所区别,可以采用盖然性优势的证明标准。[26]对已纳入犯罪事实、对被告人作为入罪或 情形,作为二审法院能否当然直接发加改判?如此会不会导致一般刑事案件的发改案件增加?使一审法院的压力加大?在原有估堆量刑模式下,二审法官在办理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10.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势均力敌,定也定不了,否也否不了,按照国家实行的关于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矛盾排除不掉,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罪,也可以不协助,对指控保持沉默就是不协助的方式之一。(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应由司法机关承担。被告人被推定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85.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时,刑事法庭倾向于判处个人有罪,{14}而刑事案件的被告却是与政府、社会作对的个人,故他易受到法官的不平等对待,哪怕是一种潜意识。因为司法独立、法官 应注意,裁判者消极容易产生偏见的标准,更多是以判决结果的真实性而言的。当然,在英美庭审模式下,因为严格的证明责任、苛刻的定罪证据障碍、充分的庭前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53.html -
了解详情
。[6]笔者认为该责任概念理论能够被我们接受,将主观与客观标准结合,防止跌人主观归罪与客观归罪的泥潭。 笔者以为如果仅以形式责任概念归责,则陷入 人员的业务水平、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要求过高,可能导致相同案件不同的处理结局,另外把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这样问题交由法官裁量,司法权限过大,导致滋生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3.html -
了解详情
的管辖权。因此若在判断法院管辖权时也不顾实际情况将该证据排除,可能就会影响案件的及时审判。再如在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羁押被告人时,若将控方通过非法搜查 证据的灭失或被告人遭受不必要的羁押。另外,自由证明与严格证明的证明标准也有所不同,严格证明通常要求达到内心确信无疑的程度,因此最佳证据规则是从形式上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实质证明责任只在事实真伪不明时才发挥作用。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大量的法律问题,法官必然侧重事实审查,举证责任的证明标准也就相应单一,除区分严格证明与自由 现代刑事诉讼理念是在控、辩、裁三方构造的基础上构建的。其最重要的在于将被告人吸纳为刑事诉讼的一方。在案件的事实结构中,本来就内含了被告人有权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5.html -
了解详情
哪些案件事实应当成为量刑情节,无疑对量刑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甄别和选择量刑情节的标准,就是量刑根据。另一方面,量刑方法作为裁量刑罚的 上尚无法实现,因此,刑法只能关注那些明显偏离正常情况并由客观事实所证明的人身危险性,将之作为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