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也称证明妨害或举证妨碍, 指的民事诉讼中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 故意或过失地将证据灭失、隐匿或妨碍诉讼对方利用, 使对方当事人因无法利用该证据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第370页。 10 姜世明着:《新民事证据法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第201页。 11 包冰锋:《实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1908.html -
了解详情
妨碍也称证明妨害或举证妨碍, 指的民事诉讼中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 故意或过失地将证据灭失、隐匿或妨碍诉讼对方利用, 使对方当事人因无法利用该证据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 第370页。 10 姜世明着:《新民事证据法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第201页。 11 包冰锋:《实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530.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无法对这些证据材料提出有利或充分的反驳意见。由此往往导致遭受突然袭击的当事人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法院作出的 的出现表示困惑,并不奇怪,因为这种现象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应该说,令主审法官手足无措和感到困惑的根源在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举证时效制度。面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762.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讨债公司”或“保险公司”或“债权银行”,更不是申请执行人的债务人。较早推出“风险论”的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景汉朝副院长曾说到,不能"执行难是个 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强化当事人风险责任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 至此先前人们已普遍形成一种观念:法院执行工作必须确保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549.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色彩,在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看来,证据收集之路依旧坎坷。[2] 二、民事证据收集制度分歧的法理透视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在本质上是当事人 绮剑)伍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从历史、文化、实务的视角[M].蔡彦敏,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27. {4}韩波.悖论破解:对抗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013.html -
了解详情
斯约阿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M].周翠,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5-36. {6}姜世明.举证责任与真实义务[M].台北: .走向动态: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具体化义务[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1-147. {9}周成泓.论民事诉讼中的摸索证明[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180.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一事不再理即是如此。这些司法惯例和判例通常需要相应的民事诉讼理论作为支撑。比如,关于举证责任或证明责任的分配,在大陆法系国家也没有法律的明确 学说首先从目的论上修正了传统民事诉讼的目的论,认为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当事人权利的程序保障,而非仅仅解决纠纷。[19]程序保障论的观点对于我国台湾地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330.html -
了解详情
材料的,视为撤回申诉,这些内容都是典型的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 民事检察程序甚至在细节上也复制了民事审判程序的要求,例如《办案规则》第19条第二款规定 ,可以维护和促进公正审判,而公正审判则标志着国家法律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得到了正确实施,标志着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得到了保护。通过公正审判这个中间环节,民事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4.html -
了解详情
)条都对私人执行附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违法当事人所违反的规定或决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另一个人的利益,即一项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一般的公共利益而没有指向特别的 诉讼时,证明被诉垄断行为的存在并非一定要举证证明所遭受的损害额是多少,因为在反垄断法领域,反垄断法所规范的市场行为,并非如普通民事诉讼般单纯,所以,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这些主体就应当承担行政处罚连带责任,以避免给当事人带来过于严苛的结果。再如,当内幕信息知情人通过自己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进行内幕交易时,其配偶、子女 机关承担赔偿责任。行政主体在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之后,如果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向应当承担行政民事连带责任的第三人追偿,法律自然不会禁止,问题在于行政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