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这类情形在欧美国家的拉丁地区尤其特出,包括诸如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拒绝提供和审查任何证据、有权拒绝作证等宣扬个人自由的形式。对于现代人而言 、虚假陈述或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其他情形的,法院可责令胜诉方承担败诉方的诉讼费用。如果说19世纪自由放任主义乃至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有些国家完全否定当事人合作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96.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了当事人作为证人的资格。而刑事被告至《1898年证据法》生效时方有证据资格。[6]且被告的证人资格并不确定无疑。如在R v Bathurst一案中,法官 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主义和当事人举证原则,法院不应拥有主动启动事实调查程序之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9.html -
了解详情
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院的中立性产生怀疑。因为,法院作为案件的裁判者行使诉讼指挥权,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并居中裁判,双方当事人作为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各执一端而 而不得依职权主动为之。目前,这一立法精神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所肯定。然而,该规定毕竟只是一项司法解释,需要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契约非当化。 五、展望:证据契约在我国的前景 尽管我国没有明文规定证据契约制度,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得到承认。如举证期限契约[33]、选择鉴定契约[34]、证据交换契约[35]、自认契约[36]等。但这些规定的契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7.html -
了解详情
的缺陷,诸如日本、德国这些大陆法系国家都开始着手改革,引进英美国家的证据开示制度。Discovery程序根植的土壤就是以对抗制为基本特征的当事人主义模式, 原告来说有失公平,对法院来说,影响了审判的效率。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2条规定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02.html -
了解详情
。 民事诉讼法是公法。所谓公法是指规范国家、国家机构及个人关系的法律。[34]民事诉讼法就私人权利义务的纷争,国家确定的依法给予解决的程序。一方面,规定的 日本民事诉讼法。日本裁判所受外国裁判所的委托,进行民事诉讼案件书状送达以及进行证据调查时,要依据日本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外国裁判所委托依据的是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49.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268页;(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08418页。 [6]正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指出的: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18]参见《民事诉讼法》第70条;《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6条、第57条和第59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03.html -
了解详情
多的案件;2001 年12 月又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其第37 条明确了证据交换适用的两类情形,补充了审前 和欠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别,发达地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程序正义的价值,崇尚诉讼效率和效益,比较容易接受程序设计的正义理念,要求规则的公正。因此,本着这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6.html -
了解详情
允许复印主观病历,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的行政法规依据,不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大可不必受其约束。五、司法权让渡和医学鉴定越权的 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组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鉴定人询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39.html -
了解详情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正式地将证据交换作为民事审前程序的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了下来。与 和转嫁风险。所以笔者认为上述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创设便于当事人取证的机制和保证证据规范落到实处的运作保障机制,将抽象的当事人的取证权利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