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根据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本身的性质和当时的客观情况,行为人对其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的心理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因而发生他人死亡的后果则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人对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也不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25.html -
了解详情
而来的,它是指在诉讼中,司法工作人员运用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案件发生的客观真实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主观符合客观的 的需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程序违法缺乏明确的法律制裁。故导致办案人员为了追求客观事实真相而肆无忌惮的违反程序。因此我认为要真正走向法律真实,确立程序优先,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9.html -
了解详情
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重大损害结果,并非都属于重大责任事故,只有在排除自然事故的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与客观情况,才能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此,重大责任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2.html -
了解详情
销抗辩制度,把被告针对原告债权提出的抗辩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标的来对待,则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也及于被告提出的债权,那么被告可以基于确定判决向原告主张其未被抵销的债权 不再理有狭义和广义两说,狭义说主张一事不再理仅仅在有生效的实体裁判的情况下发生作用,其要求包括一事不再审和一事不二罚;而广义说主张一事不再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8.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法哲学的范畴。在法哲学上,法律真实(法律事实)指能引起权利义务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即是说法条中对权利义务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作出 真实概念相混淆,突显不出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特殊性,即:一切刑事案件都是过去发生的,办案人员只能在案发后通过诉讼活动再现案件事实;认识案件事实的手段只能是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3.html -
了解详情
不成立的,在实务上是有害的,更是无法实现的。这不仅因为,刑事案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根本无法使之再现、重演,而且人们去认识它、调查它还要受到种种条件的 ,法律真实说的学者指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果在诉讼过程中能够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或者说,再没有一种主张比这种主张更完美了。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48.html -
了解详情
形态的制约因素,减低盗窃数额从客观上看并不能排除主观违法性要素,根据行为一般情况和一般社会生活经验肯定其具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因而应对行为予以否定 ,就无法得到贯彻。⑩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笔者认为,特别的认知实际是客观归责理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法理依据在于行为无价值论所肯定的主观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74.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⑷ 西学东渐,随着立法制度的正规化,要求司法官追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客观真实诉讼证明标准在立法上得到了明确的规定。1907年12月4日颁布的 的客观真实理论在个案的认识上机械地套用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类整体认识的至上性和无限性一面,这就很理所当然地在理论上否认了真伪不明情况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2.html -
了解详情
并避免其发生。典型心理状态检验法的大体标准为:①确定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无预见。②如有预见行为人对其结果持何种态度。③如无预见,则她是否应当为预见或能否 标准基本上都采用一般标准。过错是指一个谨慎之人置身于加害人在城损害之时的客观情况所不会犯的行为差错。即法院在认定过错时,必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61.html -
了解详情
生活经验观之,实非可能之情况下,始能否定汽车驾驶人之过失。{32}这种对于过失责任的认定基本上是根据客观上发生的危害结果来认定的,因为行为人 犯罪过失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83-84. {25}克罗斯罗克辛.客观归责理论[J].许玉秀译.台湾:政大法学评论,50. {27}瑞士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