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当。 二、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论 (一)两种立法例 关于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的关系,在各国立法中,主要有两种立法例:公示对抗主义和公示生效主义。 的原因)导致未登记,抵押有效,但其不能对抗第三人,显然也系采公示(登记)对抗主义。《物权法(草案》》第10条、16条的规定说明,物权法草案是采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60.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物权法编制的体系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物权类型体系的形成。罗马法时代,虽已有了诸多具体物权形式的规定,但未抽象出物权 社会之特点并考量我国农村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和实际需要,采用农业用地承包权无需登记即可成立(且具有对抗效力),但处分该权利时须先经登记的灵活方案,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9.html -
了解详情
删去,但是仍然保留着对他们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些内容(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如果将宪法关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的规定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的规定 的意思,而是物权合意。除了合意之外,不动产物权的变动还需要登记的事实,动产物权的变动还需要交付的事实。在这样的基础上,德国法采纳了负担行为和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4.html -
了解详情
、章名之斟酌 物权法草案第十一章定名为「所有权取得之特别规定」,然而综观本章之规定,实际上有涉及不动产所有权取得的条文,除第九十九条关于不动产之善意取得之 但如影响于抵押权者,对于抵押权人不生效力。故土地所有人于设定抵押权后,在抵押之土地上营造建筑物,并将该建筑物出租于第三人,致影响于抵押权者,抵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12.html -
了解详情
恰恰是德国关于土地权利善意取得的规定之一。梁慧星先生负责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也作出了类似规定。第18条(权利正确性推定)规定,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 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相似的规定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城市房屋买卖未办理过户登记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90.html -
了解详情
其不当。 二、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论 (一)两种立法例 关于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的关系,在各国立法中,主要有两种立法例:公示对抗主义和公示生效主义。 的原因)导致未登记,抵押有效,但其不能对抗第三人,显然也系采公示(登记)对抗主义。《物权法(草案》》第10条、16条的规定说明,物权法草案是采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1.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不利。因此决定增加让与担保的规定。另一种观点是以王利明为代表的否定说,其中中国政法大学物权法课题组、余能斌教授、李开国教授等均反对 和变动必须予以公示。而且就让与担保的不同情形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1)不动产让与担保的公示方式,可直接采用不动产抵押的登记制度。只是当事人在登记主管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29.html -
了解详情
此人享有此项权利。在土地登记簿中涂销一项被登记的权利时,应推定,此项权利不存在。第892条规定:为权利取得人的利益,关于以法律行为取得土地的物权或者土地 第三人为善意。从学理上分析,这种客观善意的条件非常宽松,就不动产物权而言,只要第三人取得的物权是在不动产登记簿中登记的物权,就可认定第三人的善意,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89.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者认为,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是一种约定抵押权,并无法定抵押权的有关或类似规定;不动产抵押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如果针对建筑工程设立法定抵押权, 。但是具体到法定抵押权制度而言,瑞士民法虽沿袭了德国民法关于法定抵押权的规定,同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于民法典物权编第836条840条将法定抵押权区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定,作为实行担保权的拍卖,以不动产为标的,仅限于提出一些法定文书时即开始,因此抵押权人只要提出了已登记的抵押权登记簿的副本,就可以直接申请法院拍卖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物权法》可以考虑废止流押契约的禁止性规定,即便不全部废止也可以作出例外的规定,如允许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均为自然人时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