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即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和对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对于明知的判断, 刑法上有确定说、可能说、知道和 损坏空中设施、水下设施损害责任纠纷案中, 法院认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对涉案海底光缆的具体路由进行了公告, 要求从事海上作业者应当注意维护, 但凡在电缆两侧各两海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547.html -
了解详情
伟教授指出,每个人都只需对其所能支配的事物负担刑法上的责任,所谓的归责判断,就是从众多的因果事实中,选出能够算是行为主体之作品的 可以归责于被告人。(2)对经验法则(Erfahrungsregeln)内介入因素的抽象预见当谈及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时,指涉的可能是自然法则,也可能是普通人所认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4864.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判断,而风险社会中的因果关系早已超出了传统刑法的归责范畴,大量的行为因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而存在。对此,德国刑法学家罗克辛提出了客观归责 、引咎辞职,或者受到党政纪律处分、直至撤职,鲜有被以相关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另一方面,传统上的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罪名适用于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120.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放弃财产,则应当认定其自我答责,此时处分行为与欺骗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复存在,行为人最多只能构成诈骗未遂。 [40] Vgl. BGHZ 5,365(369). [41] Vgl. 跃红、楼桑妮、洪美玲:《自己银行卡被绑在别人支付宝上》,《检察日报》2013年10月16日第8版。 [55]参见前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967.html -
了解详情
、马福某归案后均能如实供述罪行,对其依法均可以从轻处罚。依照刑法规定,判决被告人马一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被告人马福某 伤害十分明显,从现有证据分析,作出了上诉人学校教师的体罚行为与上诉人病情发展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体现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和“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少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72.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的条文依据我国现行《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概念包含了共同犯罪对人数上的规定和对主观方面的限制。 ,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只要具有物理的或心理的因果关系之一要素存在,即可构成片面的共犯。⑥笔者支持这种观点,如果否认片面的共犯,就意味着非实行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56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其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至多根据《民法通则》追究其私法上的民事法律责任,但无从追究其公法上的行政法律责任。这说明,从公法责任而言,我们根本没有尝试 真正树立。这也许就是我国金融刑法修正中无先而后现象生成的因果逻辑关系。 第二,刑法学界泛化的刑法超前立法主张的误导,是金融刑法修正中无先而后现象的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378.html -
了解详情
?抑或两种情况都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出台之前,对此学者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前者,认为因 一问题的纷争。笔者认为,《解释》的这一规定符合刑法的基本理论,它是直接根据因果关系的原理作出的。刑法上规定某种行为致,原本就是指该行为直接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456.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构成要件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言之,主要是一个行为+两个结果的模式,但是在因逃逸致死中,逃逸行为构成了独立的行为 法国刑法的立法例加以修正。〔112〕 概言之,林山田教授认为在台湾地区刑法上,类似行为可以由过失致死、遗弃、遗弃致死等规范处理,因此没设立本罪的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3.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规范上完全自由地处置自己生命的行为,不是杀人行为。⑸不仅如此,根据被害人的意志而杀死被害人的行为,也不是刑法上的杀人行为;把同意杀人、教唆杀人或者帮助杀人 但由于乙在自杀时未使用该刀子,所以,甲的帮助行为与乙自杀身亡的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三)帮助自杀与(同意)杀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