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程序的法律规定;(2)有关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回避的法律规定;(3)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有及时回答的义务及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 在审查起诉阶段被超期羁押的,辩护律师有权要求对犯罪嫌疑人依法释放或改变强制措施,实行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人身受到侵害或人格受到侮辱的,辩护律师有权代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851.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 2.适当定位监视居住措施,明确规定适用条件。监视居住同取保候审类似,都是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限制自由的程度不同。现行刑事诉讼法 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不解除的,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查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960.html -
了解详情
也找不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因而对其很难适用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脱,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司法实践中对绝大多数涉嫌犯罪的 影响下,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呈现逐年上升、居高不下之势,而其中高科技、智能型犯罪逐渐增多,案件复杂程度较以往相比大幅度提高。而长期以来国家对司法资源的投入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049.html -
了解详情
60条规定,逮捕的条件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批准逮捕也可能使检察机关因为信息缺乏,无法发现个别公安人员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的现象,不能有效对侦查活动开展监督。另外,如前所述,因证据不足撤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95.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或辩论等机会,以避免发生突袭性裁判。[20]可见,根据程序主体性理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主体,依法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为此不应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页349-350。 [69]参见宋英辉、何挺:我国取保候审之完善以加拿大的保释制度为借鉴,《法学评论》2007年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9.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还是异种,只要其可以单独构成犯罪,就应认定为自首。 关键词:余罪自首 成立要件 主体 其他罪行 余罪自首是 投案的行为,因而法律规定以自首论处[i]。以此为出发点,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以及处于缓刑、假释考验期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1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加上原规定就有的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和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两个条件, 审判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者由辩护律师及自诉人等依法提供。法律严禁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主动性。 5.慎用逮捕措施,缩短羁押期限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适用比例偏低,绝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在审判前都处于羁押状态。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促进社会和谐 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其不仅可以有效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双方的利益,而且可以提高办案的社会效果。通过刑事和解成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55.html -
了解详情
,则不利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健全法制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认为,规定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期限,应与规定侦查、起诉、审判的期限一并考虑。其理由 而言,只要查明被告人确系本案的重大嫌疑人即可,无需规定主要事实已经查清。因为逮捕是被告人采用的强制措施,既然有证据证明他有犯罪的重大嫌疑,决定采用就应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3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取证、补证、深挖余罪等诸多问题就变得毫无意义,削弱了打击犯罪的力度和准度。 (四)现行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的定位存在缺陷。 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