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在一般意义上无疑是对的,但是当把这一思想不加分析的运用到民事诉讼程序上去时,其正确性就不再是绝对 了,如果把它强调和运用过头了,真理可能 种观点是章武生先生过去提出的发动再审应以当事人申请再审为主,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起再审为辅,且它们之间在发动再审上应有所分工。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4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后有裁判,程序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权利人实体法上的利益,能够成为诉讼当事人的只能是实体法上的权利人与义务人,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的承担者与诉讼法 三人提起诉讼,从而在诉讼法上取得实施权。这种实体法上的发明对传统当事人确定的理论基础——实体法上的利益关系,无疑也是一个打击。[12] 程序独立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15.html -
了解详情
对诉权进行完善的保护。有必要从这两方面着手对诉权进行探讨,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扩大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诉权 权利保护要件 启动主体 制度构建 我国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一旦受到侵犯,公民即有提起诉讼、通过国家司法程序以实现其权利或恢复其权利原始状态的权利。要寻求国家公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7.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只要提出抗诉,任何时候都可以中止生效民事判决的执行、再一次启动再审诉讼程序。在审判实务中,一些抗诉案件审理时出庭的检察人员,除当庭宣读抗诉 机关不能主动行使公权力即国家检察权为一方当事人调查取证,同时也意味抗诉的提起不用提供证据,这样更增加了抗诉机关抗诉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不仅使当事人疲于奔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理过程,以监督民事审判过程,保证其公正性。 (一)在由检察机关直接提起诉讼的案件审判过程中 由于肯定了检察机关有民事诉权的存在,因此检察机关在由 监督者,其身份只能是监诉人,其行使的只能是法律监督权。 三、民事执行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在广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0.html -
了解详情
,贾伟.《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3(2). [5] 谭秋桂.证券民事赔偿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分析[J].现代法学,2005(1). [6] 李国光.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2.html -
了解详情
在处理赔偿事件上的负担;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当事人,使受害者可以不经过复杂繁琐的诉讼程序及时得到赔偿,同时也是对赔偿义务机关本身的尊重。当然,这一原则 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虽未明确提出"决定"为解决方式,但其内容实际排除了正式协商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58.html -
了解详情
的滥用,从而使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二审终审制名存实亡。又比如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如何承担,因为立法规定的比较原则,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又都 现行再审程序不但将当事人身陷其中,使其四处申诉,也使得法院无限再审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加上检查机关受理申诉案件后提起抗诉的再审案件更是逐年增加,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3.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只要提出抗诉,任何时候都可以中止生效民事判决的执行、再一次启动再审诉讼程序。在审判实务中,一些抗诉案件审理时出庭的检察人员,除当庭宣读抗诉 机关不能主动行使公权力即国家检察权为一方当事人调查取证,同时也意味抗诉的提起不用提供证据,这样更增加了抗诉机关抗诉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不仅使当事人疲于奔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8.html -
了解详情
中止执行,如前文提到的确认之诉就不存在中止执行的问题。同时,法院依职权提起的再审,如果双方当事人已按照原判决书主动履行了,此时又如何处理。因此,笔者建议 。法官是正义的化身,不是纠纷的发现者,而是解决者,法院不能依职权自己去寻找纠纷,主动开始诉讼程序,这被称为“不告不理”原则。而法院主动发动再审程序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