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说的缺陷 上述观点与做法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危害公共安全罪重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因此,只要行为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就应当认定为危害公共 个人法益的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放火罪重于故意杀人罪。 首先,生命、身体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其本质是不可能用任何尺度进行相互比较的,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7.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的挑战。因此,对于刑事和解正当性的论证,应确立在刑罚惩罚的意义和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上,就前者而言,应考虑刑罚适用的必要性,就后者而言,刑事法制 相应的调整。在具体案件中,如果有充分且确切的证据能够说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害人的人格具有这类积极因素时,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作出有利于其的决定,应当说是符合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2.html -
了解详情
颁布《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损失视而不见,违反了法律的公平原则和人文精神。三是有利于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精神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如果能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同时追究被告人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6.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国家刑罚权是有益的,但这样做是以破坏国家法律所确立的秩序和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代价的。反过来,如果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又会阻碍对犯罪的查明和惩治, 不能作为证据 我国于1988午9月参加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12条规定:如经证实是因为受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0.html -
了解详情
的精神利益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2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 《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全、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 2、3、4条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订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事实上,我国《民法通则》第10条已经明文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而在借鉴采用德国式编排体系制定我国民法典时,在民事主体制度 》,台湾大地印刷厂1993年版,第65页;日本学者四宫和夫也认为法律人格即权利能力四宫和夫:《日本民法总则》,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2.html -
了解详情
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民法学者看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使得公民权利能力的实现有着可靠的物质基础,因而具有真实性。这也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民法 ,法人实行自治,这也是私法自治在法人制度中的体现。法人的独立人格由此而得以成立。然而,在社会主义民法及民法学理论中,虽然也采纳法人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67.html -
了解详情
亲属的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失。 现实生活中人身伤害的发生,可能是在刑事犯罪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一类的违法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如故意伤害、杀人、强奸、抢劫、绑架、 权利的价值,重视个人感情和感受对于人存在的价值,重视精神创伤和精神痛苦对人格利益损害的观念。当前,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激剧增多,其请求的范围逐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12.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的弊端或问题,主体起点说同样不能避免。 行为人刑法认为,刑罚是与行为人的人格性相联系的,同时,刑罚是由行为人对社会的危害及其程度决定的。行为人不是因为 明确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但其通过法律的正当程序原则,理论上说,可以使得公民的权利在国家权力面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说,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以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41.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的弊端或问题,主体起点说同样不能避免。 行为人刑法认为,刑罚是与行为人的人格性相联系的,同时,刑罚是由行为人对社会的危害及其程度决定的。行为人不是因为 明确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但其通过法律的正当程序原则,理论上说,可以使得公民的权利在国家权力面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说,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以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