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的缺陷。 (一)两高规定的主体范围不同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对质主体仅为共同犯罪案件的同案被告人。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的对质主体的范围较广,不仅限于 掌握对质的秩序,防止双方情绪冲突引发秩序混乱或者对质不得要领,必要时,法官可中止对质或者补充提问。法官也可以主动安排对质。此时可由法官对双方轮流讯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1.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情节一般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可以适用但书认定为非罪。此外,对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的情形也可以酌情予以使用但书规定。 2.准确认定疑罪,分层次 后有悔改表现,不致再继续危害社会;嫌疑人系初犯、偶犯或者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等情形,只要犯罪情节较轻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86.html -
了解详情
过当、假想防卫或避险过当; 2、出于义愤惩治严重违法者的犯罪; 3、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 4、初犯,平时学习、工作表现良好(比较有效); 5、因民事 、犯罪作用与地位辩护 《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8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799.html -
了解详情
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对于初犯、从犯、预备犯、中止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亲友、邻里、同学同事等纠纷引发的案件,符合不 即现行的存疑不起诉;第四,为了分化、瓦解共同犯罪,更加有效地惩罚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主犯,对共同犯罪可以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对于那些能够与司法机关提供实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67.html -
了解详情
年代始,美国联邦和州立法机关在惩罚刑事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方面通过了提高法定刑的法律。这些法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提高重新犯罪人(repeat offenders)的刑期。 《法商研究》2010年第4期;刘明祥:论危险犯的既遂、未遂与中止,《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苏彩霞、齐文远:我国危险犯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但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犯盗窃、诈骗罪,同时具有累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等情节的,可以升格到上一个法定刑幅度内酌量 ,减轻处罚的效力能否及于先前所犯数罪,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论定。在因犯罪中止、防卫过当等个案原因而生减轻处罚问题时,减轻处罚的效力当然只能及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2.html -
了解详情
在不法侵害行为的危害如果已经实际形成、侵害人已经达到了侵害目的、侵害人自动中止不法侵害、侵害人失去侵害能力或侵害人已经被抓获等的情况下再施以防卫 侵害者本人实行,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对象条件。 对于共同犯罪,因为参与犯罪的每个人都实施了犯罪行为,对每个共同犯罪人都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对于未参与不法侵害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38.html -
了解详情
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并用,允许采取有价实物、房产等非现金财产保证方式,允许根据犯罪嫌疑人情况确定保证金高低;健全被取保候审人和保证人的义务体系;强化脱逃责任制裁;实行 ,可以认为没有逮捕必要:①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②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50.html -
了解详情
了检察机的正面形象。我们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共同犯罪案件一名嫌疑人脱保,一些检察院不做中止审查决定,却要将全案退回公安机关。 从法院 {M}//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28. {17}何永军.犯罪,侦查与人权 一个观察者在L市J区的见闻{M}//樊崇义.中国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9.html -
了解详情
负赔偿责任的当事人,如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的在逃犯罪嫌疑人、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共同犯罪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等;赔偿数额小;有 的问题。但对司法实践中的另一些案件,不可否认,如果完全依据刑事优先来中止民事诉讼审理,并向侦查机关移送材料等待刑事优先解决,确实悖反了提高司法效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