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的证据或证据线索,当事人在诉讼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提出,而法院甚至可以为此延期开庭审理。因此,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效制度的立法缺失集中表现为:1破坏了诉讼公正 无纠正可能的判决、裁定不得申请再审;6无纠正必要的不予再审。见景汉朝 卢子娟:《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2.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质,即由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负担败诉的后果。证明责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举证责任概念的樊篱,提高了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献:[1]江伟。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3]何家弘。新编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念及构成要素质证不仅是民事证据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贯彻民事诉论的辩论原则、公开原则的具体化,同时也是保障程序正义的当事人参与性的体现,具有相当的 收集证据材料。这不仅具有立法依据,并且因为,虽然民事诉讼中应坚持当事人举证的原则,但基于一些法定情形(《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之下人民法院有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1.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由合同(实体)法预先设置,其性质为客观举证责任的分配。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要围绕合同请求权的要件事实或者合同责任要件事实提供证据,法院要根据诉讼 具体情况具体判断。所以,在证明程度问题上,民事实体法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六、余论尽管笔者对我国合同法上的证据规范进行了分析论证,但应当承认,现行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还有李祥琴在其《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一文中对举证责任倒置的论述。(3)举证责任倒置在司法实践中实现的过程及它对当事人的结果意义上来定义,如王 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要件事实)都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提出主张。……‘谁主张,谁举证’从逻辑上否定了两立性原则,它混同了肯定主张和否定主张抑或诉讼攻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0.html -
了解详情
严厉禁止是必要的”「29」。上述两种意见,面对同样的时效援用制度,前者说“是尊重最先的当事人的意思而由事实状态向法律状态飞跃”,后者说是“期待着主张时效方的良心,而 页以下。「9」前引佟柔书,第611页。「10」张弛:〈论民事诉讼时效所定20年期间的性质〉,载《法学论坛》1999年第3期,第4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8.html -
了解详情
其热心固然可嘉,但却易使举证责任制度陷入矛盾境地。举证责任的要义在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无法认定时,主张事实的当事人就应承担不利后果。据此,当事人 只要不违反实体法精神,都应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因为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因此,在国家干预和职权主义理念建构下的民事诉讼体系,已渐不能适应逐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1.html -
了解详情
对诉权的忽视而使程序夭折。我国以往的诉权理论多从国家干预民事纠纷、保护公民权利的角度来议论诉权问题,从而形成二元诉权论的通说。而笔者认为,诉权是一 ,当事人之间的平等性是民事诉讼得以进行的法律基础和社会基础。作为中立审判者的法院必须注意到这一特点,并在审理过程中,在双方当事人的主张、举证、证明、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93.html -
了解详情
改变这种预期。”这样,程序就可以做到在动用国家强制力之前,已经把那些对判决不满的当事人孤立了起来,从而“将反抗孤立,使之个人化和非政治化”。〔3〕( 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4)。 〔16〕吴泽勇 民事诉讼的程序自治:理念及其实现〔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 2003。 〔17〕〔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10.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本文仅从该类案件的特殊性出发,着重对环境侵害民事诉讼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环境侵害诉讼主体的确定在环境侵害诉讼中,当事人因污染危害而发生的 程度,因果关系便成立或不成立。事实推定说主张在环境诉讼中,因果关系存在与否的举证,无须以严格的科学方法,只要达到一定可能性程度即可。[8]我国法律中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