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有较大的犯罪嫌疑,同时基本排除其阻却违法和阻却受罚的因素。程序性诉讼条件,是指符合起诉的程序性要求,如管辖、时效、被告人在案等。[10]具体 诉讼权利,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法第180条第1款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414.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方式。 4、警察出庭作证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我国刑事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常常辩称警察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而要求排除非法证据。面对这种 出庭提供证言: 1、警察如果在犯罪现场目击犯罪事实发生,或者当场抓获犯罪行为人,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进行投案时,或者犯罪行为人投案自首时,那么以后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017.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目的移植到刑罚目的中来,两者虽然具有关联,但多少有些射偏靶子的嫌疑,模糊了刑罚目的是什么的理论视野。同时,德国学界主张的积极的一般预防, 比例的刑罚。[22]因此,原点报应有利于避免刑罚过剩。刑罚过剩意味着法官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对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并无价值,而是单纯把这种过剩的刑罚用来满足报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5082.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强制措施的实施,一方面在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下,能够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体现刑法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另一方面,取保候审的广泛运用 限制取保候审的门槛,只有对罪行较严重、无法预知其是否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部分犯罪嫌疑人才能够引入双保险。四是在保证人责任追究制度的建构中,笔者认为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397.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依职权努力地予以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告人和其他各方都已尽力证明,但该事实仍存在疑点时,法官应当肯定它还是否定它呢 这些抗辩事由,控方对此一一预先举证,绝对是空耗时间。同样,也绝不可能要求被告人对犯罪本体要件予以举证,那样一来,无罪推定的绝对命令将被彻底背弃,刑事追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方式。 4、警察出庭作证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我国刑事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常常辩称警察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而要求排除非法证据。面对这种 出庭提供证言: 1、警察如果在犯罪现场目击犯罪事实发生,或者当场抓获犯罪行为人,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进行投案时,或者犯罪行为人投案自首时,那么以后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90.html -
了解详情
刑均衡的范围内,刑罚威慑力与刑罚轻重是成正比的,一旦刑罚超出公正的限度,使被告人难以接受,社会也难以认同,其威慑力就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就会产生刑罚效力的 ,即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是指检察官对于存在足够犯罪嫌疑且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依其职权斟酌具体情形而作出的一种不起诉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1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所有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主要证据包括: (一)起诉书中涉及的 活动。按照刑事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6.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有较大的犯罪嫌疑,同时基本排除其阻却违法和阻却受罚的因素。程序性诉讼条件,是指符合起诉的程序性要求,如管辖、时效、被告人在案等。[10]具体 诉讼权利,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法第180条第1款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86.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成功地实现了程序分流,减轻了正式审判的压力。[1] 其次,辩诉交易有利于减少羁押,保障人权。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快速处理案件的手段,其前提是被告人认罪, 以某一较为体面的罪名起诉(如以轻伤害罪起诉被告人猥亵儿童的行为)以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罪数的交易,则指当犯罪嫌疑人犯有数罪时,检察官为争取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