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满以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照我国刑法第76条的规定, 罚还是先并罚,后从重?1、异种数罪,例如前罪为盗窃罪,后罪为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后三罪均符合累犯条件,到底该不该分别认定累犯?依据数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94.html -
了解详情
评价,再次评价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如陈兴良教授认为定罪情节在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已经使用过一次;如果在量刑的时候再次使用这一情节,就是 的,而且是必需的。如14周岁的人实施了抢劫行为,尽管其符合抢劫罪的主体资格及其他犯罪构成条件,但14周岁的事实作为定罪情节发挥了定罪功能。量刑时,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11.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立关系中选择其一并适用的条款即优位法条。不过,择一关系和吸收关系是否构成法规竞合在理论上还有争论,德国学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见解认为法条竞合 、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第263条抢劫罪等都可以包容故意杀人罪。②补充法对基本法的补充性立法。如我国刑法中第24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2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刑事诉讼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即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犯何罪、罪重还是罪轻、应否处以刑罚、应处何种刑罚等 财物,因手段不同,秘密窃取的为盗窃罪,公开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的,为抢劫罪。这里证明被告人行为的目的或者地点、手段等,就成了区别此罪与彼罪的关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76.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从复合行为理论要求看,使用也非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复合行为要求侵犯两种以上法益,如抢劫罪既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法益又侵害了其财产法益、强奸罪 至1万元,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达到1万元至3万元),才存在讨论挪而未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以及成立挪用公款罪既遂还是未遂的问题。但是,按照公款用途的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74.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只有这样做,有鼓励不法之徒大肆实施挪用公物的行为之虞。因此,对于挪用公物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应区别对待。如果行为人只是利用公物的使用价值,而未使公物流入 ,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这是由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抢劫的转化犯。从上面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39.html -
了解详情
商业秘密下了概括式的定义。这种定义包容性强,但过于抽象,不易把握。对于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我国立法规定必须符合四个要件:秘密性、实用性、价值性、保密性 当场使用暴力拒捕,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是否能转化为抢劫罪进行处罚,如按照侵犯商业秘密罪处罚是否对权利人不公平?商业秘密的载体价值已超过盗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2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主犯罪行为人在实施主罪行为后,又与从罪行为人共同实施从罪行为,此种情况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这是在关联犯罪定罪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 也有过失犯罪,其中故意犯罪占大多数,总体上存在未完成形态与完成形态区分。例如抢劫罪是关联犯罪中的主罪,它就存在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等不同形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误解,也是对定罪问题的忽视。这样,鉴于定罪是指认定某种行为认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的活动,笔者把定罪情节定义为:司法机关据以认定某种行为充足犯罪 能认为只有刑法条文明载的内容才是该规范要素所指的情节。比如刑法规定的抢劫罪就并未规定抢劫行为是当场实施,但它显然隐含了“当场实施”这一情节。刑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5.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如果数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则重点考察这数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这一犯罪形态,而不是首先考虑数人中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实施了 背道而驰。例如,一行为人连续数十次实施抢劫,若以犯罪构成为标准,则分别符合数十个犯罪构成,依次定数个抢劫罪,显然有驳刑法效率,经济原则。若十次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