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依法通过协商、调解、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我国不将利益争议纳入 在台湾,不区分斡旋和调停,统一为一个调解程序。主管机关根据劳资争议当事人申请或者职权,指派调解人或者成立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以调解委员会方式进行调解者,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54.html -
了解详情
中,法院一般遵循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的原则,不直接进行工伤认定,而是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作为法院审理工伤案件的前提。因此,对于没有进行工伤认定的 ,仲裁委员会可以进行部分裁决,用人单位不得就部分裁决起诉,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部分裁决是在劳动仲裁整体裁决不能进行的情况下,为避免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90.html -
了解详情
。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劳动监察部门对于发现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项应及时登记,对于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 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证据保全的,及时引导农民工主动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协助和支持。同时,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对农民工履行释明义务,保护农民工的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04.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的起点由“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补充完善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二是仲裁申请时效最长由“六个月”补充完善为“60日”。本来“争议发生 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5条仍然把“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解释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5.html -
了解详情
都无异议。然而,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工伤待遇问题发生争议,劳动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的情况下,究竟由谁进行工伤认定以及对认定结论不服如何寻求法律救济的 :1、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法律以及即将生效的《工伤保险条例》之所以规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与工伤保险的实行不无关系。假如不实行工伤保险,那么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46.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第四,劳动仲裁机构完全按照《仲裁法》的要求设立和运作。 3.全面完善仲裁程序,特别是将劳动争议的申请时效延长为2年。 (四) &id=343899&pdmc=1503. 2 如北京市海淀区共有7万余家企业,而工作在一线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只有23名,平均每人要监察3000多家企业,每年人均处理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6.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9、32条) 答辩期 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0日内提出答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5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开庭通知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35条) 延期开庭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0798.html -
了解详情
分院、工会、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解决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调解结案难、调查取证难、裁审衔接难等问题,完善 日内完成审查工作;调解不成的案件,调解组织要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仲裁程序,可探索建立代收仲裁申请制度。依法落实支付令规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因支付拖欠工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617.html -
了解详情
的劳动争议适用本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有一种观点据此认为社保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应为1年。上述500份民事案件 就社保争议而言,应严格监察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保费情况,谨慎使用“劳动保障监察不予受理投诉决定书”,避免滥用行政权力和行政不作为。另一方面,应在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7396.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期间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法定时效期间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对当事人 能向证人直接支付费用。65、当事人对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部分进行全面审查,从严把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9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