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在刑法条文中,即是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 处罚的滥用;不采用不定期刑并尽量缩短相对确定法定刑的跨度等派生原则的内容中实际上均反映了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 上面的评述揭示了罪刑法定原则最基本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669.html -
了解详情
的本质差异,乃在于犯罪行为导致的刑事责任是罪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强调国家对犯罪行为的非难与谴责;侵权行为导致的民事责任是侵权行为人对被侵权 的词语取代。[21]关注和解,事实上导致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出现了交融,为恢复性司法的精神融入刑事和解提供了嵌入的契机。再次,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都排斥简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809.html -
了解详情
或减轻原则。这种理念从合法性角度考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从合理性角度考察赔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从轻或减轻处罚合乎常理。当然, ,如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082.html -
了解详情
具优先地位,例如德国少年法院法第5条规定,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可命令教育处分;教育处分不能奏效的,科处惩戒措施或者少年刑罚。这一做法通常用其他方式 罪犯的人均刑期为60个月。考虑到此种情形法定最低刑为10年有期徒刑,因此我们分析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多地适用了减轻处罚。但在此由于没有相关数据,我们无法考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999.html -
了解详情
提示:认定被告人实施强迫妇女买淫行为构成既遂还是未遂,应重点分析被告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迫行为是否达到了强制被害人精神意志的目的。如果被告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迫行为没有达到强制被害人精神意志的目的,那么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尚处于着手实施的阶段,属于犯罪未遂,反之则属于既遂。未遂还是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688.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内已经包括的一个精神要素。[1]26具体包括犯罪行为本身、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各种情况。此处仅对犯罪行为本身进行考察。 1.犯罪行为的成立条件 香港 不作为说都显片面。 择一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解决持有行为的性质,为我们所接受。在刑法意义上,以行为违反命令性规范或禁止性规范及身体动静状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30.html -
了解详情
提示:认定被告人实施强迫妇女买淫行为构成既遂还是未遂,应重点分析被告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迫行为是否达到了强制被害人精神意志的目的。如果被告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迫行为没有达到强制被害人精神意志的目的,那么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尚处于着手实施的阶段,属于犯罪未遂,反之则属于既遂。未遂还是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245.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化改革和案例指导制度[10]。醉酒驾车入刑不在于给酒驾者处以多重的刑罚,而是要体现刑法的精神公正、公平地处理每一个酒驾者,实现社会公众的安全与 秉志,张伟珂.醉驾入罪的法理分析[N].检察日报,20110517(3). [9]肖中华,王海娇.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的刑法界定[J].法学论坛,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3.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化改革和案例指导制度[10]。醉酒驾车入刑不在于给酒驾者处以多重的刑罚,而是要体现刑法的精神公正、公平地处理每一个酒驾者,实现社会公众的安全与 秉志,张伟珂.醉驾入罪的法理分析[N].检察日报,20110517(3). [9]肖中华,王海娇.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的刑法界定[J].法学论坛,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2.html -
了解详情
下,则在判决结果上认定被告人无罪。[2]这样可以避免冤枉一部人可能并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被告人。在面对疑案时,是选择错判还是错放,是设计到司法公正的价值 起诉的决定。可知控诉方对于疑案不允许控诉,反映了有利于被追诉一方的精神。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