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决定则是就民事诉讼中的既非实体也非程序的事项所作出的结论性判断。[4]我们认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么是程序问题,要么是实体问题 。对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第19条已有体现即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向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时限届满前7日。人民法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9.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之间、法官与法官之间在人格尊严上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如果说前文所论及的专制型的民事诉讼模式不强调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 .人权的体系与分类[J].中国社会科学,2000(6):100. [2]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中国法学,2003(2):115. [3]陈荣宗,林庆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0.html -
了解详情
适应现代司法理念要求,满足法律适用统一性要求,体现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诉讼属性要求。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对现有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改良予以实现,这相对于大规模的 诉讼,如当事人确定、案情简单、诉讼标的较小等,可以允许当事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方式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以体现诉讼中的效率价值;如果案情复杂、不宜附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8.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债权人是否有权要求出让人和受让人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在某种情况下承担一定形式的民事责任? 一种观点认为,受让人应承担责任,除非有可撤销情形且受让人 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即便在公司解散诉讼已经启动的情形下,如有途径可避免公司解散的后果,仍应予以尝试,由此公司解散诉讼中的调解意义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2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权利的代理人,而脱离了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参与或监督民事诉讼的原本定位。一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建立,可以预见,在效果上可能只是给少数人增加一个可供 负担之处理》,载《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程序法》,台湾大学法律丛书1984年印,第246258页;赵金山:《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拍卖问题研究》,载沈德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7.html -
了解详情
公平。之所以变得更为简单,是因为有些纷争事实在当事人之间已明显不存在争议,相应的举证程序由此可以避免;之所以变得更加公平,是因为双方律师对案件事实均有相当程度 程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设立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七种证据中,书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经常被运用。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15.html -
了解详情
买断相对方职员盗窃企业重要文件、盗窃他人保险柜获取的证据、未经允许破门而入实施的所谓捉奸举证等等,均属此列。《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规定,当事人如果有 诉讼中能否运用测谎仪,到目前尚未见定论。民事诉讼中能否使用测谎仪,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测谎仪的性质认识。测谎仪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测量技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是否适用,当事人不享有程序上的选择权,而这破坏和割离了当事人完整的诉权要义。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未能充分发挥简易迅速地 理由是: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民商事纠纷和诉讼的数量与日俱增,法院解决纠纷能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44.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往往是数目众多且处于相对弱势的受害人。如果按照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那么,这些受害人就应当一并参加诉讼并在法庭上举证、质证和辩论。显而易见,这 的冲突,另一方面,会违背民事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12] 【注释】 [1] 近年来,围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存与废问题,检法两家存在巨大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3.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趋同于认为我国应规定被害一方有权要求被告人赔偿因犯罪行为造成其精神痛苦的损害 可以要求?这里就存在提起人范围的问题。众所周知,精神损害纯属意志感觉,旁人无法直接感知,这样,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就存在举证困难。法官如果仅仅依据当事人所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