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Lord Widgery)所言:我们的审查事项之一便是法官的判决说理。我们将其视为是决定量刑正确与否的材料的一部分。⑩ 第二,量刑说理是促进量刑理性 种阐明,系用于说明法院正当行使量刑自由裁量权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都做到了充分,刑事判决书的说理才具有完整性。不过,我们遗憾地看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004.html -
了解详情
合理。2、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原则。它要求法官必须依据法定的程序对案件实体作出判决,坚守违背法律程序的判决是不公正的观念。从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对以上两人就必须按照同一法律标准去判处,这样才能体现普遍正义。另一方面要求法官应当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溶合于审判实践中,立足于普遍正义去追求个案正义。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812.html -
了解详情
,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 [52] Crosstabs统计结果显示,在有民愤、舆论影响的案件中,78.6%犯罪人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但是p值远远大于0.05 而且死刑案件均由合议庭审理、复核,法官个人的观点必然会与其他法官的观点博弈并达成妥协,且地方法院的判决依据惯例会报经主管院长批准。 [22] 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作出新的判决;其二,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二审法院在查清事实后予以改判。 );据《日照日报》2008年5月14日报道,日照经济开发区法院强化诉讼调解工作,切实增强法官的调解意识,加大调解工作力度,有效发挥调解工作止争息纷的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86.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积累,为使量刑建议权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提供了宝贵数据和系数。一是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 ,这样双方就对量刑问题形成争论。兼听则明,这种辩论将有利于法官作出一个于法、于情、于理都适当的判决。 在量刑方面不公开,表现在判决书上是缺乏量刑说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24.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会积极履行这一赔偿协议,使得被害人及时获得相对满意的经济赔偿,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法院的判决结案方式,从而使执行难问题得以规避;再次,对于法院 ,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把民事赔偿作为刑事量刑的依据。因此,即便是把赔偿被害人损失作为法官自由裁量范围内的从轻处罚情节,也未免自由得过分了。 [4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极有可能面对一些复杂疑难案件,在这些疑难案件里,有的从现有法律规定中找不到可以适用的依据,有的虽然可以找得到,但规定之间互相矛盾,或得出的结果极为 案件进行法律推理,是从前提规则推出所要作的判决结论。但是实际上,法官作出判断的过程,一般是通过预感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然后从这一模糊结论出发,试图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53.html -
了解详情
(二)法院和法官的积极角色 传统型民事诉讼是建立在辩论主义基础之上的,辩论主义也是事实证据资料收集提出责任在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进行垂直分配的依据。辩论主义 的利益关系,试图作出在当时一般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判决,使判决具有社会妥当性。这样一来,势必要变更法律规定,或者对于同一类型案件因时间、地点等条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11.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法官在对庭审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后,做出正确的判决。这种一味追求实体公正接近真实的立法理念,导致法官在缺席判决时很难操作,尤其在一方不到庭参加诉讼也 当事人不申请缺席判决,则法院依据缺席方庭前提交的诉讼材料采用抗辩式的庭审方式进行案件审理,在尽可能弄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判决,做出的判决不认为是缺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06.html -
了解详情
三,法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这决定了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先例判决必然对其后审理的案件产生影响,其后审理的案件应当对其参照处理,即先例判决约束 和问题,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先例判决制度的出现为规范法律的适用,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解决审判执法统一的问题提供了可能,并在客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