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民事责任方式[20]主要实行金钱赔偿主义。在英美法中,一方面,诉讼中的赔礼道歉被当作自认对待,免除原告的举证责任,直接导致被告承担 ,《法学杂志》1988年第1期。 [2]参见魏振瀛:《论请求权的性质与体系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请求权》,《中外法学》2003年第4期;魏振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22.html -
了解详情
不到非法证据,非法证据也就不可能对事实认定者产生任何影响。在德国、日本的民事诉讼中涉及到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时,由于是由陪审员作为法庭组成人员参与审判而不是 人民法院报》2005年8月24日第4版。 参见陈永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此外,陈瑞华教授认为双方当事人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4.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其表现为:一个是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义务是平等的,即享有多大的权利,就应承担多少义务,主张多少权利,就应负担多少举证责任;一个是平衡当事人的诉讼能力 。 陈兴良主编:《刑事司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赵泽君:《论民事自由裁量权》,见《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第4期。 余保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66.html -
了解详情
、尊重和保护,其权利被确立、尊重和保护的过程构成诉讼的全部内容。而权利理念的闪光点,突出表现诉讼中当事人主义的凸现,民事裁判文书作为当事人权利确认的载体 认定的事实裁判理由判决主文,该结构的一个弊端就是弱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不能突出当事人举证义务与裁判结果的必然性、关联性。应当修改为,在原告诉称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97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这种假设可以免除主张推定事实的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把证明不存在推定事实的举证责任转移给对方当事人。理论上,前一事实被称为基础事实,后 李志栋、孙燕,所在单位四川大学。 【注释】 [1]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第117页。 [2]毕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48.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与结果都大不一样,甚至相反,因此,法学界公认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的脊梁。一、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反思 。(一)我国未真正建立起现代证明责任的 与举证责任形影相随,就如太阳底下一颗树影子那样,举证责任是证明责任在诉讼中的投影。(三)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形同虚设,难予操作。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30.html -
了解详情
2001年8月第1版,第153页。 [13] (清)李渔:《论一切词讼》,载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卷 是一片空白。 [47] 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另参见邓建鹏:《清代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待刊稿)。 [48] see Mark A. Allee. 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46.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在性质上,他们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以及一般行政诉讼中的行政相对人,他们是以公益的名义起诉的,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即使是公民、社团也是代表国家 诉讼中的起诉人相当于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四)环境公益诉讼中其它特殊制度设定第一,举证责任的问题。按照一般环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在环境公益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8.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 公正是民事诉讼中最上位的价值体现,效率为民事诉讼中的直接利益再现。在民事诉讼活动中,适当允许当事人协商有关的一定 的原则。对于撤回自认达成的诉讼契约,既约束了法院审判权的行使,且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在审判实务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当事人一般很少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96.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除非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 举证期限制度的设立使我国民事诉讼中诉讼资料和证据资料的提出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我国民事诉讼从原来的随时提出主义转为适时提出主义 》2009年1月1日第5版。 [29] [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30]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