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责任”(行为意义、主观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讨论结果意义、客观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声音十分微弱。参见李祖军:《民事诉讼法学论点要览》 法律出版社 主体,只谈法院外部独立而不讲法官内部独立。 [10] “结果(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客观(主观)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中的“举证责任”并非现今大陆法系国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7.html -
了解详情
年至1991年,变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以及实行直接开庭审理。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1998年,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围绕民诉法 上的困难。在这点上笔者同梁治平先生在《法律与宗教·译者序言》中的担忧一致。 综上,我建议把审判权行使主体界定在:现阶段以法官为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64.html -
了解详情
其核心内容是在法官权力与当事人权利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于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角色主体——法官来说,实现对自身角色的理性认识和准确定位,将对推进这场改革发挥 当事人的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拮据,收集证据的能力和条件有限等现实存在的问题有关。如果把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提升到绝对化的地步,其结果不仅违背审判方式改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2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这可以用当时曾参与起草《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的日本学者松岗义正博士的观念予以佐证。他在其代表性专著《民事证据论》中将“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评析》)在此基础上,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举证责任”在社会主义民事诉讼中并无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有少数学者对将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2.html -
了解详情
抗辩事实,是其抗辩权而并非其(主张)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被告对其免责事由的证明属于举证责任一般分配,并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总之,不管被告(人)是否提出抗辩 。[22]特殊情形中举证责任倒置并非倒置给被告而是原告。参见江伟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郭国汀:《论海上火灾免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2.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在性质上,他们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原告,以及一般行政诉讼中的行政相对人,他们是以公益的名义起诉的,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即使是公民、社团也是代表 诉讼中的起诉人相当于刑事诉讼中的“公诉人”。(四)环境公益诉讼中其它特殊制度设定第一,举证责任的问题。按照一般环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在环境公益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8.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受害者财产的一部分,或经示谈(一种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外解决方式,交通事故中的示谈多由保险公司代替加害者与受害者进行)和确定判决已明确了抚慰金额时, 的人的固有抚慰金,将第711 条解释为,本条规定的人是推定精神损害当然存在者(关于损害的举证责任的转换),即使本条未规定者只要能够依据第709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7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平等对抗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因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经常来自经济生活的最前沿,他们的诉求往往最能反应社会变迁的方向和潮流。另一方面,作为利益相关者 存体也。”[56]在这里,发挥着类似现代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制度的功能的,仍是儒家的伦理观念。但这与所谓的举证责任又明显不同:它不是真伪不明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2.html -
了解详情
年至1991年,变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以及实行直接开庭审理。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1998年,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围绕民诉法 上的困难。在这点上笔者同梁治平先生在《法律与宗教·译者序言》中的担忧一致。 综上,我建议把审判权行使主体界定在:现阶段以法官为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02.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采用“盖然性优势(on a preponderance of probability)“标准,或称为”或然性权衡(proof on a balance of probabilities)“标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一般为盖然性占优势标准。当一事实主张在证据上具有占优势的盖然性,即存在的可能性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