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可能,但于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前成为不能时,该给付视为嗣后不能,且不能影响法律行为之有效。”第792条第1项是有关暂时不能的规定:“如 损失不予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3条“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第123条“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4.html -
了解详情
立即生效。然而,现实中存在着附生效条件、生效期限和其他特别生效要件的合同,对于这些合同,合同成立并不立即生效,须待条件成就、期限到来或其他特别生效要件 易获得成功。所以笔者认为,在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场合,应根据民事法律对待请求权竞合的一般原则,允许受害人依据具体情况任意选择如何救济,以获充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05.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不妨认为抛弃物暂属无所有人状态。[7]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86页。[8]由此可见,一些学者在确定物权定义时 的转移,只能视为附停止条件的行为:在果实生成之前,权利标的尚未产生,所有权及其变动也无从发生。一旦果实生成,条件成就,所有权变动则不妨成立。[24]不久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10.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人。 第二十五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第二十六条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 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三条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9905.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的特点,其技术性印记非常明显。诸构成要件的成就也主要是按照技术性标准予以把握的;损害主要作为事实问题,强调其现实性;对过错坚持主观标准,其实际上是一 ,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文本的规定,道德原则亦可能成为过错的渊源,如基于善意而行为的义务,不损害他人的义务,谨慎和深思熟虑的行为义务等均可成为民事过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444.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转让性。凡是出资协议或章程约定某类股权在不符合特定时限要求或是特定转让条件的,则在解禁范围与期限内该股权因不具有可转让性而无法成为股权出资的 无处分权人处或虽有处分权但存在多重充分的行为人处合法取得股权的一种法律制度。 善意取得本来是大陆物权法中对无权处分行为的一种效力认可制度。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82.html -
了解详情
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特殊债权债务关系中,其合同的成立与履行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倘若其他人违背事实真相,贬损当事人一方的信用,致使合同关系不能成就,则可能 的行为,直接确认其侵权民事责任。换言之,即是规定信用权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并明确侵犯这一权利的法律后果。德国民法典在题为侵权行为的第二十五节中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18.html -
了解详情
所维护的是一个得以永续存在的组织体,独立于个人的法律主体可依成就了的法律条件而不受个人自然存亡的客观条件和意思自有的主观条件的制约。[13]具体说,法人 的,这和企业法人以自身名义从事营业活动完全不同,这种行为的后果自应由国库承担。因此,将公法人的民事责任(财产责任)限制在预算拨款和实有财产范围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24.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权共通的一般消灭原因(抛弃、行使解除权、解除条件成就)外,尚有除斥期间经过、相对人催告、债权关系或债务不履行消灭等特别消灭原因。除斥期间也称 法律上双重效果;反之,则是认可法律上双重效果。否认法律上双重效果的理由不外乎是类推自然因果关系于法律因果关系中,认为诸如对无效法律行为再行撤销乃逻辑上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46.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的特点,其技术性印记非常明显。诸构成要件的成就也主要是按照技术性标准予以把握的;损害主要作为事实问题,强调其现实性;对过错坚持主观标准,其实际上是一 ,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文本的规定,道德原则亦可能成为过错的渊源,如基于善意而行为的义务,不损害他人的义务,谨慎和深思熟虑的行为义务等均可成为民事过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