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定抵押权及于相关不动产。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 存在多个建筑物区分所有权。(4)已拆毁之建筑物为动产。 3.林木。在日本,按树木法规定,经登记的树木同建筑物一样可以作为独立的不动产。即使是未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8163.html -
了解详情
未全面认识德国、瑞士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制度中善意要件的重大差异,也未充分考虑善意要件与物权法及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体系上的紧密关联。这难免使得这些研究成果在理论 为外界认知的方式是占有交付,即使抵押权的设定也不例外。由于罗马法没有建立公开的、制度性的公示方式,因此,不论是动产交易,还是不动产交易,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27.html -
了解详情
房产商或贷款银行占有,因此,抵押权人在行使追及权时不受善意取得的影响。此外,《物权法》不仅规定了,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 出现太多的争议,而且可以促进物权法和婚姻法的衔接和统一。[16]毋庸置疑,完善物权登记制度是解决无权处分问题的最理想、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但是,婚姻家庭财产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98.html -
了解详情
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修订草案则将不动产的公信力称为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因此下文将动产的善意取得和不动产的公信力统一称为善意取得制度。 物权行为无因性支持者认为该制度最 是典型的债权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订立后,双方进行的抵押权质权设立行为才是物权行为,抵押登记、质物交付过程中隐含的意思才是物权合意。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98.html -
了解详情
信托、代办人留置权、动产抵押、让与、附条件买卖等,只要客观情况表明有设立担保权益的真实意图,则一律依UCC第九篇进行担保权益的登记,以完善担保权益, 一般债权(权利)作为担保物时,可以考虑权利抵押的方式。的确,在我国,权利抵押权与权利质权的区分并不明显。但依担保法的规定,权利抵押的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72.html -
了解详情
万元债权进行担保。[5] (三)明确了最高额抵押担保债权的确定范围 我国《担保法》未对最高额抵押的确定原因作规定,《担保法若干问题解释》第八十三条也仅提及 应从登记时起算,对于采用登记对抗主义的动产抵押则从抵押合同生效时起算。(3)法律赋予抵押人请求确定最高额抵押权担保债权数额的权利,是为保护抵押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16.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这一规定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区分原则,这个区分原则 结果的公示(动产交付、不动产登记)为要件。 现实中,以债权关系变动作为原因的不动产物权变动,除商品房买卖之外还大量存在。比如,当事人为设立抵押权而订立的抵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953.html -
了解详情
其所有人再处分其财产也不可能适用善意取得,例如,不动产之上设定抵押权之后,由于其已经办理了登记,如果抵押人将抵押物转让,第三人就不可能是善意的。 无需采用综合判断标准去判断善意。另一方面,受让人必须实施了查阅登记簿的积极行为。在动产转让的情况下,受让人的善意仅仅要求其对于处分人权利瑕疵的不知情,受让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818.html -
了解详情
从无处分权人处善意取得不动产的问题,有两种方案可资选择:其一,通过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制度解决;其二,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解决。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没有绝对 中的各类抵押权、质权,亦可有善意取得的适用。关于留置权得否适用善意取得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不少学者认为,尽管留置权关系中债权人占有的动产一般限于债务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950.html -
了解详情
信托、代办人留置权、动产抵押、让与、附条件买卖等,只要客观情况表明有设立担保权益的真实意图,则一律依UCC第九篇进行担保权益的登记,以完善担保权益,否则 ,在一般债权(权利)作为担保物时,可以考虑权利抵押的方式。的确,在我国,权利抵押权与权利质权的区分并不明显。但依担保法的规定,权利抵押的标的物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