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的过程。为了保持当事双方力量适度的平衡和国家权力在民事诉讼中的相对中立,外来的附加力量尽量少一些总比多一些好。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在民事 行为依法进行追究。最后,检察机关应有权针对同级法院在一定阶段的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倾向性问题提出司法建议。 二、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关注点应逐渐放在涉及公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99.html -
了解详情
实务的产生重大意义,作为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诉讼标的理论从一开始就肩负了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即要圆满地解决诉的合并与变更,重复起诉的 效果。在具体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将作为主线贯串于诉讼始终,法院可据此确定当事人争执的法律关系(即诉讼标的),当事人则围绕诉讼请求举证、质证,围绕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53.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诉讼本身就属于行政诉讼范畴,不能还把它归入民事诉讼的范畴。第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赔偿诉讼 的二审程序应实行全面审理原则,即不论当事人是就行政诉讼或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一部分提起上诉,还是就整个案件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都应该对整个案件进行全面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10.html -
了解详情
定。 四、行政诉讼先予执行制度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了解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行政诉讼中的先予执行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将更有助于我们跳出民事 等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或有权取得上述利益的人。也就是说,原告在起诉时应完成基本的举证义务以证明被告负有行政给付义务以及自己属于给付对象,并说明应当给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从宽或从严解释,仍然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民诉中的非法证据:或排除或采纳 我国民事司法实践要求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承担败诉风险,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 表现出在此方面的犹豫。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如何界定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二、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26.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国家, 有权代表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在于团体和个人, 而非代表政府的检察机关。检察官在民事诉讼中的参与十分有限, 仅限于婚姻无效之诉、 的人数可能难以估算。如伪劣农资的问题, 不但危害严重, 影响广大的农民,而且面对伪劣农资带来的损失, 受损害者维权十分艰难,表现为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77.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过渡。如何认识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相互关系,关系到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定位和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的正确配置与行使。为此,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的对话机会,并受当事人主张和举证的限制。总之,中立原则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保证当事人有效参与诉讼程序,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和处分权,限制审判权滥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经从法官职权主义运作逐步向诉讼当事人举证方式为主过渡。对于诉讼当事人而言,证人证言作为一重要的诉讼证据资源,其作用已经日益显著,要求法官在 作证制度是当前必须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借鉴国外立法及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加以大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1.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的立场上来审视这种 调解时却有一些问题,很值得研究,其中主要的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调解的 自愿原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被告人接受调解往往要付出较大的 阶段进行。对此,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将目光集中在民事诉讼中, 上述意见确实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扩及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就很有认 真思考的必要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5.html -
了解详情
公平。之所以变得更为简单,是因为有些纷争事实在当事人之间已明显不存在争议,相应的举证程序由此可以避免;之所以变得更加公平,是因为双方律师对案件事实均有相当程度 程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设立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七种证据中,书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经常被运用。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