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作法不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户的界定; (2)入的理解; (3)抢劫的限制。笔者认为要妥当地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解释的观念与 敢反抗或不能反抗,犯罪人更容易得逞,所以从加强对被害人保护的角度才将入户抢劫规定为加重情节。 根据户的上述特征,以下场所应该认定为户:牧民的帐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0.html -
了解详情
入室抢劫3.8万起,占全部抢劫罪案件的10.7%。 因此,对于如何准确理解入户抢劫的概念及特征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 (一)对户的理解与认定 准确把握 。户与外界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正因为相对隔离一般不易受到侵扰,所以一旦遭遇抢劫被害人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犯罪分子此时也极易得逞。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549.html -
了解详情
是公民家居与住宅安全,保障公民安全感与信任感的最后一道防线。假如犯罪行为人最初入户只是为了进行诈骗、强奸、猥亵等犯罪,但由于发生被识破、被钱财诱惑等 权利的庇护所,是公民信赖社会与法律的前提,是心灵的港湾。刑法之所以将入户抢劫明确规定为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情形,目的在于更加有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08.html -
了解详情
是公民家居与住宅安全,保障公民安全感与信任感的最后一道防线。假如犯罪行为人最初入户只是为了进行诈骗、强奸、猥亵等犯罪,但由于发生被识破、被钱财诱惑等 权利的庇护所,是公民信赖社会与法律的前提,是心灵的港湾。刑法之所以将入户抢劫明确规定为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情形,目的在于更加有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36.html -
了解详情
理解会导致行为人承担完全不同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有入户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司法 满足人们生活、学习、休息的需要,并且与外界也是相对隔离的。 二、入户抢劫的特征及其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22日制定了《关于审理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67.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为人熟悉的事实,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解释》中单独作出规定。但我们在解释入户抢劫的规范时,不应混淆事实与规范,不应混淆符合规范的常见事实和规范 入户抢劫外,行为人为实施其他非法行为而进入他人住所,而后临时起意抢劫的,能否成立入户抢劫?比如,行为人为实施杀人、伤害、绑架、强奸、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4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仅仅因为实际危害程度一般的抢劫罪(即没有造成重伤、死亡、财物重大损失后果的抢劫犯罪)发生在户内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等原因,就一律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违背罪刑相当的情形。 1.对入户抢劫的理解 立法理由:因为这种情形对社会治安危害性极大,使公民生活沒有安全感,这种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422.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以下侵入公民私人住宅和侵入机关、单位、工厂、学校、商店等封闭性场所实施抢劫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异同。 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均表明,犯罪的时间、地点、 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均等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 大小。 有的学者把入户抢劫中户的范围限定为私人住宅的理由是,私人住宅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4.html -
了解详情
客房。上述不同认识导致在具体实践运用时产生混乱。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户的含义作出了归纳性的总结。 一种严重侵犯财产权和公民人身安全权利的犯罪,历来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而入户抢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居民住宅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88.html -
了解详情
评价,仅仅是纯客观的评价还是同时必须包含主观的评价在内?抑或说,在刑法中入户抢劫是否抢劫罪的客观加重处罚条件?以往刑法理论界鲜有人问津,然而此一问题确实值得 至某中学1号学生宿舍二层,连续对201、202和203房以暴力胁迫方法实施抢劫,抢得人民币180元和旅游鞋。下楼欲逃离现场时,甲发现一楼的10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47.html -
了解详情